溫故而知新(代序)
海 巖
在我無比崇仰文學的青年時代,正是短篇小說獨秀于中國文壇的輝煌時期, 如果說從那時開始直到今天,大多數文學家皆成名于短篇的話,那么世界文學前 輩的短篇杰作對中國當代文壇的影響,確實是一個證據確鑿并且值得永遠探究 的史實。
其實,我也是首先從短篇小說的研習進入文學之門的。在短篇小說盛極而 衰之后,我寫作并出版了大約一千余萬字的文學作品,但迄今為止,未能寫出一 部短篇小說。在我看來,短篇小說是一種最難駕馭的文學樣式,在有限的篇幅里 要包容幾乎全部文學要素——人物、結構、情節(jié)、細節(jié)、語言、主題和情調……它甚至更接近于文學的本源——詩歌和散文。詩與散文也一向是我最為仰視而且 敬畏的文學圣殿。
在世紀之交的十多年間,時代巨變,萬象更迭,文學也隨之發(fā)生了深刻變異。雖然,社會的改變一般總意味著進步,但進三退二的拉鋸狀也是歷史的常態(tài)。文學的發(fā)展同樣如此,誰也不會認為哪一部炙手可熱的暢銷書可以取代《詩經》或 者莎士比亞,那些偉大的文學標本依然經久不衰?;仡櫤陀^摩這些名著對于熱 愛文學的人來說,不僅是收藏與朝圣,更是溫故而知新,傳統(tǒng)永遠是一切創(chuàng)新的 啟蒙與根源。
值此新舊交替之際,東方出版中心呈獻的這部選集表達了一個重要的態(tài)度,故那就是在文學或興或衰的這個紛亂的十字路口,人們在展望未來之前需要冷靜 而知 地回顧,不僅回顧中國文學的歷史脈絡,也要回顧世界文學的流變及對我們的影響,尤其應當重溫那些對中國現當代文壇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短篇杰作。本書在選目上不僅收編了享有短篇之王美譽的 1 9 世紀現實主義重要作家莫泊桑,而且包括了美國19世紀著名的超驗主義和心理分析主義小說家霍桑?;羯W髌酚捎陂_創(chuàng) 了心理分析小說的先河而被后世推為經典。
在這部選集中我們還可以看到,20 世紀的小說家們對故事的處理已經采取 了更為復雜的方式,對人的心理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差別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心。
人類動機和行為之間的復雜關系,恐懼本能、心理創(chuàng)傷和性欲等,都構成了20 世 紀新小說最多見的筆觸,而這些新小說的背后,其實站立著現代科學和現代哲學 、兩位巨人。如果說,霍桑和莫泊桑是 1 9 世紀末從古典向現代轉型期的代表,那么,本書輯錄的??思{、毛姆、勞倫斯、喬伊斯、卡夫卡等一批作家的作品,則是 20 世紀初歐美現代文學確立期的標志。而在 20 世紀中期崛起的雷蒙德· 卡佛等作家,則繼往開來,先后登上了現代派小說創(chuàng)作的王者之巔。
當然,除了本書所列的作家作品外,我們還可以拉出一份長長的名家名作的 清單:馬克· 吐溫、安東· 契訶夫、伊凡·屠格涅夫、厄內斯特· 海明威、約翰· 厄普代克、列夫·托爾斯泰、布雷特· 哈特、理查德·賴特、羅布·格里耶等等。
而受到外國短篇小說影響的我國一代名家就更是不可勝數了:魯迅、郭沫若、茅 盾、徐志摩、郁達夫、梁實秋……可以說,沒有世界文學的積極影響,就沒有中國 現當代文學的偉大成就。魯迅曾承認“: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國的作家。"如他 的《狂人 日記》,無疑受過果戈理同名短篇小說的影響,這已是公論。在波蘭作家 中,亨利克· 顯克微支對魯迅的影響也非常大。魯迅小說中反語等諷刺手法的 運用,受顯克微支《炭畫》的影響非常明顯。周作人說“:他(魯迅)對于文言譯本 的《炭畫》也很是欣賞的。’“《阿Q 正傳》的筆法的來源,據我們所知是從外國短篇 小說而來的,其中以俄國的果戈理與波蘭的顯克微支最為顯著?!绹鴮W者帕特 里克·哈南也認為“:魯迅在選擇寫作的藝術傳統(tǒng)時,主要感興趣的是果戈理、顯 克微支和夏目漱石,是他們那種譏諷的反語技巧。’悲劇的戲劇化,是魯迅從顯克微支那里學習、借鑒到的精髓之一。此外,顯克微支還影響過我國的當代作家。
莫言就曾說,顯克微支《燈塔看守人》里有關大海的描寫,他能熟讀到可以背誦, 他曾大段地模仿過。上述個案足以見出外國短篇小說對我們作家的影響,而且 這樣的影響在時間的鏈條上有其明顯的連續(xù)性。當然,有些影響并不一定來 自 。單個作品或者單個作家,而是來自一個文學流派乃至文藝思潮。王蒙的《風箏飄帶》以人物的心理流動來結構全文,尤其是特別注重描摹人物的感覺。這種創(chuàng)作特色顯然受到了西方“意識流’文學的影響,借鑒了“意識流"的創(chuàng)作技法,不過王蒙 同時也繼承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創(chuàng)作方法,重視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
可以預料,隨著社會開放和文化交流的不斷進步,外國文學將繼續(xù)影響著中 國的作者和讀者,影響著年輕一代的創(chuàng)作與閱讀,進而影響著中國文學未來的風格與閱讀的習慣。與長篇小說相比,在人人忙碌的今天,讀幾篇經典的短篇應該 是相對容易的,也是極其必要的。因為經過長期爭辯之后,有一個觀點已接近于 共識,那就是在全球化的時代,任何民族的文化只有與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積極 融會與互動,才能避免自閉甚至被逼至邊緣,才能產生順應時代、影響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未來的傳世之作和文學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