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 閑錢閑心,掏錢掏心
從美國硅谷到中國中關村,從創(chuàng)業(yè)者到天使投資人,更多年輕的“天使”出現(xiàn)在創(chuàng)業(yè)者周圍,“掏錢又掏心”。當然,天使投資不是慈善事業(yè),巨大的收益與巨大的風險,讓這個江湖五光十色,過客匆匆。
楊寧一度喜歡向媒體說:“我不是一般人,我是二般人”。
1997年,22歲的楊寧申請到了斯坦福大學研究生入學資格,攻讀電機工程專業(yè)。美國經(jīng)濟的創(chuàng)新發(fā)動機——硅谷就緊挨校園,幾百家風險投資機構如蝗蟲般盤踞于斯坦福西側的沙山路(Sandhill Road)。同為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谷歌的創(chuàng)始人們和楊寧的關系不錯。楊寧畢業(yè)后,谷歌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吉、塞爾吉·布林曾熱情邀請楊寧加盟谷歌,希望他成為谷歌第十名員工。然而在硅谷耳濡目染,楊寧一心想著回國創(chuàng)業(yè),他婉拒了谷歌的邀請。這不是一般人能拒絕的誘惑。
這個后來自稱中國“最摳門的天使投資人”,踏上了中國大牌和新銳的投資人最典型的道路:硅谷閱歷—歸國創(chuàng)業(yè)—天使投資。21世紀初,大批海外IT精英學成歸國,正是那個時候,國內天使投資剛剛起步,資源奇缺,“當時的投資人基本是海外基金,很多人融不到錢,一個是丁磊,第二個是馬化騰,他們英語不好。張朝陽、馬云融資就很容易。”
2012年5月25日,楊寧再次回到美國硅谷。這次,他的身份是天使投資人。他不是來融資的。見了幾個老朋友之后,楊寧在其微博主頁宣布,2012 年5月29日下午,他會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Knight’s Building地面咖啡廳出現(xiàn),這里將成為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門診”的美國站,“在硅谷的朋友歡迎來參加,不用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