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四關(guān)于魯迅的“恥辱”意識

“人”與“鬼”的糾葛 作者:丸尾常喜


。司 人 墜一 與 。司 鬼 lL一 的 糾 葛 附錄四 關(guān)于魯迅的“恥辱" 意識 去 年底 ,我 的 “魯 迅論 " 經(jīng)秦 弓先 生譯 為 中文 ,由人 民文 學 出版社 出版 。這是兩年前我在 日本 巖波 書店 出版 的著作 的 中 譯 本 ,中文 版 題 為 《“人 " 與 “鬼 ” 的 糾 葛—— 魯 迅 小 說 論 析》。根據(jù)譯 者秦 弓先 生 和 編輯 王培 元 先 生 的建 議 ,書后 面加 上 了三篇相關(guān) 的其他論 文 ,作 為 附 錄 。想來 非 常慚 愧 ,我 的魯 迅研 究成果 ,除 去 1 985 年 發(fā) 表 的評 傳 《魯 迅—— 為 了花 而 甘 當腐 草》 (集 英 社 “中 國 的人 與 思 想 ”叢 書 之 第 十 二 ) 以外 , 幾 乎全部 收 錄在這本 不太厚 的書 中了。 回顧起來 ,我所研究 的 關(guān)鍵 詞 匯有 兩個 ,一個 是 “恥 辱 ”,一 個 是 “鬼 ”。換 句 話 說 , “恥辱 " 和 “鬼 " 是 我 的魯 迅 研 究 的兩 根 主 干 。今 天 ,我 想 就 其 中的一個—— 關(guān) 于魯迅 的 “恥辱 ”意識—— 作題 目,介 紹 我 的觀點 。1 993 年 我 曾在 韓 國的漢 城 召 開 的專 題 研 討 會 上 就 此 主題做過報告 ,當時林非 、嚴家炎 、王富仁 、錢理群等先生也 參加 了這個會議 ,今 天 的報告與那次報告 的部分 內(nèi)容 多少有些 重復 ,請大家原諒 ,并請允許我改變視點進行說 明。關(guān) 于魯迅 的 “恥辱 " 問題 ,關(guān) 系到我 的一系列論文 ,其 中如我著作 的中 四 O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魚 日 文版 的附錄一論 《狂人 日記》 的《“難見真的人 !”再考》,附 迅 的 錄二論 《野草》 中的《死火》及 《頹敗線 的顫動》 的《頹敗下 。司 恥 去的“進化論 "》,附錄三論 《故事新編》 中的《鑄劍》 的《復 辱f}一 :t 思 仇與埋葬》?!皭u辱”意識 的問題還是評傳 《魯迅—— 為 了花而 識 甘 當腐草》 的基本 主干 。 我首次發(fā)表 關(guān) 于 “恥 辱 ” 問題 的研 究 文 章 是 在 1 975 年 , 到那 時為止 ,我一直躊躇著兩點 。首先談一談這兩點 。 胡適 1 9 1 8 年發(fā) 表 過 《歸 國雜感》一 文 ,談 到從美 國 回到 祖 國 ,看 到祖 國的面貌 時所 感 到 的 “恥 辱 ”,也 可 以稱 為 “羞 恥”的意識 ,這種 “恥辱”的意識應該也可 以稱 為 “民族 的恥 辱感”。同樣 的意識 ,在周作人 的《代快 郵》 (1 925 年 ) 一 文 中可 以清 晰地看 到 。他 這樣 說 : 阿 爾文 夫人 (易 卜生 《群 鬼》 的女 主人 公—— 引用 者 ) 看 見她 的兒子 同他 父 親一 樣 地 在 那 里 同使 女 調(diào) 戲 , 叫道 “僵 尸 " ! 我 們 看 了近 來 的 情 狀 怎 能 不發(fā) 同樣 的 恐 怖 與 驚駭 ? 佛 教 我 是 不懂 的 ,但 這 “業(yè) " —— 種 性之 可 怕 ,我 也 痛切 地 感到、?!?…其 實我何 嘗不希 望 中國會 好 起 來 ? 不過 看 不 見 好 起 來 的 征 候 ,所 以還 不 能 希 望 罷 了?!?…我 并 不說 不 必反 抗 外敵 ,但 覺得 反 抗 自己更 重 要 得 多 , 因為 不但 這 是 更 可恥 的:N -辱 ,而且 自己不改 悔 也 就 絕 不 能抵 抗得 過 別人 。所 以 中國如要 好起 來 ,第一 應 當覺 醒 ,先 知 道 “ 自己沒 有 做 人 的 資 格 至 于被 人 欺 侮 " 之 可恥 ,再 有 勇 氣去 看 定 自己的丑 惡 ,痛加 懺 悔 , 改 革 傳 統(tǒng) 的謬 思 想 惡 習慣 ,以 求 自立 ,這 才 有 點 希 望 的 萌 芽 。4 司 人 【!===了 與 。司 鬼 周作 人 是 在 1 92 5 年 “五 卅 ” 事 件 后 的反 帝 運 動 高 潮 中寫 墜一 的這 篇 文 章 。 即使 在 當時 ,對 這 篇 文 章 抱 有 反 感 的人 大 概 也 一 的 糾 定 不 會 太 少 。在 六七 十 年代 的 中 國 ,對 這 篇 文 章 做 出客 觀 、公 葛 允 的評 價 的 嘗 試 一 定 是 非 常 困難 的 。那 時 ,大 約 單 方 面 地 非 難 ,將 這 些 文 章批 判 為 “洋 奴 主 義 " 的 表 現(xiàn) 是 一 種 普 遍 現(xiàn) 象 吧 ! 更 何 況 我 是 一 個 外 國人 ,而 且 是 有 著 侵 略 中 國 的歷 史 的 日 本 人 之 一 ,要 研 究 和解 析 中 國人 的這 種 “羞 恥 " 感 ,不 得 不 感 到極 大 的躊 躇 。 回顧 起 來 ,其 實 ,當時作 為一個 日本 人 ,我倒 常 常不 由得 感 到 同樣 的 “恥 辱 "。 第二 個 躊 躇 是 由 于 本 尼 迪 克 特 (R .B en edict) 的 影 響 。 用 文 化類 型論 痛 快 淋 漓 地 剖 析 出 日本 人 的 國 民性 的美 國人 類 學 者 B enedict 的著 作 《菊 花 與 刀》 (英 文 版 1 94 6 年 , 日文 版 1 948 年 ),給 戰(zhàn)敗后 的 El本 帶 來 了極 大 的影 響 。她 把 人 類 文 化 分 為 “罪 的文 化 " 和 “恥 的 文 化 " 兩 種 類 型 ,認 為 基 督 教 國 的 美 國 屬 于前 者 ,而 日本 屬 于后 者 。據(jù) 她 說 ,罪 的文 化 是 注 重 道 德 的 絕 對 準 則 ,依 賴 于啟 發(fā) 每 一 個 人 的 良心 的社 會 。屬 于 罪 的文 化 的人 們 ,遵 循 內(nèi)面 的原 罪 的 自覺 性 ,在 道 德 上 行 善 。與此 相 對 應 ,恥 的意識 是 對 他 人 的批 評 的反 應 , El本 人 在 別 人 面前 受 到 批 判 時才 會 感 到恥 。也 就 是 說 ,我 們 日本 人 的判 斷 的標 準 不 是 發(fā) 自 自己 的 內(nèi)心 ,而 是 依 賴 于 他 人 。 這樣 的裁 決 與 由于 戰(zhàn)敗 而受 到強 烈 沖擊 的 日本 人 的 自卑 感 結(jié) 合 起 來 ,扎 下 了認 為 恥 的意識 是 一 種 低 層 次 的意 識 的根 。但 是 ,實 際上 ,這 種 恥 的意識 不僅 僅 是 顧 全 面子 的外 在 意 識 ,還 是 一 種 具 有 多 層 次 意 味 的意識 。其 高層 次 的一 面是 對 照 自己 的 理 想 和 良心 ,意 識 到 自己 的現(xiàn) 實 與 它 們 的差 距 ,引導 人 進 入 深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備 E 暑 深 的沉默或努力于 自我克服 的內(nèi)面意識 。在基督教 中 ,恥 的意 迅 的 識 和罪 的意識 之 間也有著極深 的關(guān) 系 ,這一點現(xiàn)在 已為許 多人 2 司 恥 所意識 到 。森三樹三郎先生在他嘗試解析 中國的傳統(tǒng) 的恥意識 辱lk一 :t 思 的著作 《“名 " 與 “恥 " 的文 化》 (講 談 社新 書 ,1 97 1 年 版 ) 識 中也批判 了 B en edict 的提 法 。B en edict 的看 法 的確 有 正 確 的部 分 ,但 還不夠充 分 ,帶有 片面性 。 日本 學術(shù)界從 竹 內(nèi)好 先 生 的 《魯 迅 》 (1 944 年 ) 出 版 以 來 ,非 常重視 《狂人 日記》第 十二節(jié) 的末尾—— “有 了四千 年 吃人履 歷 的我 ,當初 雖 然 不 知 道 ,現(xiàn) 在 明 白 ,難 見 真 的人 !” 據(jù)竹 內(nèi)先生說 ,到這里從 被 害者 的立場揭露他人 “吃人 ” 的狂 人 才發(fā) 現(xiàn) 自己也是 “吃人 ”者之一 ,也就是說 發(fā) 現(xiàn) 了 自己既是 被 害者 同時也是 “加 害者 " 的這一重 大事實 。竹 內(nèi)先生從 這 里 悟 出形成文學家魯迅 的某種根源 的態(tài)度 ,稱魯迅文學 的本質(zhì) 為 “贖 罪 的文 學 "。雖 然 如 此 ,當 時 “難 見 真 的人 ” 這 一 句 的 翻 譯 ,除 了竹 內(nèi)先生譯成 “真實 的人難得 " 以外 ,其他譯者也幾 乎全都理解 為 “難 以發(fā)現(xiàn) 的人 "、“真人難 找 "、“真人難 遇 " 等 等 。唯一不 同的理解是增 田涉先 生 的譯 法 :“沒 有臉 見 真正 的 人 。” (角川文庫版 《阿 Q 正傳》,1 96 1 年 ) 我認 為增 田先生 的 理解 是 正確 的 。但是 為 了證 明這一理解 的正確性 ,不但需要 語 言方 面 的考證 ,還要 重新探討 這一句在作 品的整體脈絡 中具 有 怎樣 的意義 ,又要證 明這種理解更符合 當時魯迅 的精神狀況 。 我本人也一直是在竹 內(nèi)好 、丸 山畀 、木 山英雄 、伊藤 虎丸 等諸位先生 的解讀 的影 響下 閱讀 《狂人 日記》 的?,F(xiàn)在 因為時 間關(guān) 系 ,這點 暫且 放 下 。但 是 ,在 上述 的 SL ig 中我 提 出 了把 第 十二節(jié) 中 “難見 真 的人 " 一 句 理 解 為 發(fā) 現(xiàn) 自己也 難 免 是 “吃。司 人 lL一 與 。司 鬼 人 ”者之一 的狂人 ,最終 明確地 凸現(xiàn) 出他對 “沒 吃過人 的真 的 lL一 人 ”所覺 到 的 “恥辱 ”意識 的看 法 。現(xiàn)在談談 我是如何 把 握 故 的 糾 事 發(fā)展始末 的 。首先 ,我 注意 到 當狂人 “發(fā) 現(xiàn) " 周 圍的村 人 是 葛 吃人者 的第 二天 的早餐 時 ,由蒸 魚這道菜而聯(lián)想 到 “吃人 ” 的 意象 ,然后 兜 肚 連腸地 “嘔 吐”。這表 現(xiàn) 了當狂人 知道 “吃人 ” 的事 實后 ,襲 擊他 的是 一 種 “嘔 吐感 "。但 隨后 狂 人 發(fā) 現(xiàn) 并 非 別人 , 自己哥哥也是 “吃人 ”者 的同伙后 ,受 到更 為強烈 的沖 擊 ??袢?以為 即使 自己被 吃 ,仍然改變不 了是 “吃人 ”者 的弟 弟這一事 實 ,決 心 說 服 哥 哥 。作 品 中寫 : “ 我 詛 咒 吃 人 的人 , 先從 他起 頭 ;要 勸 轉(zhuǎn) 吃人 的人 ,也 先 從 他 下 手 ?!?狂 人 以蟲 子 經(jīng)魚 、鳥 、猿 變 為人 這一 “進化 " 的歷史 為根據(jù) ,呼吁哥 哥停 止 “吃人 " 而 成 為 “真 的人 "。 在 狂人 的 “進化論 " 中把 進 化 的契 機 歸 結(jié) 為 “恥 辱 " ,也 就是 “慚 愧 ”??袢?勸 說 哥 哥 停 止 吃 人 ,因為 吃 人 的人 比 已經(jīng) 不再 吃人 的人 是 非??蓱M 愧 的 。還有 ,應該 注 意 的是 ,勸 說 哥 哥停 止 吃人 的狂人也是 為 “恥 ”意識 所驅(qū) 動 ,也就是說 ,他 自 身 也覺 悟 到 了恥 辱 。只是 在 這 一 階段 ,狂人 還 沒 通 過發(fā) 現(xiàn) 自身 內(nèi)部 的同樣 的恥 辱 而 覺 悟 到 自己與 “吃 人 者 ” 有 著 相 同 的恥 辱 。使 狂人 產(chǎn) 生恥辱感 的 ,還 只是 站在 “吃人 者 " 的弟 弟 的立 場上所覺悟 到 的 “作 為兄 弟 的恥 辱 "。 比較 一 下 “恥 辱 " 意 識 和 “嘔 吐感 " 就會 清 楚 ,“嘔 吐 " 為 單 一 的 “嫌 惡 " “拒 絕 ”, 而 “恥辱 " 卻 是 “嫌惡”“拒絕”與 “牽 引 "“連帶 " 渾然一體 的意識 ,具有 雙 重性 。狂人 x-,l哥 哥 的態(tài)度正是 站在兄弟 的 “連 帶 " 意識 上 指 責 哥 哥 的 “罪 惡 ”,所 以可 以稱 之 為 “作 為 兄 弟 的恥 辱 "???人 既 “詛 咒 ” 又 “勸 轉(zhuǎn) " 哥 哥 ,這 發(fā) 自于 “作 為 四 四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魚 日 兄 弟 的恥 辱 "。 迅 的 然 而狂人 的勸 說失敗 了??袢?拼命 地 呼吁村人 “從 真心 改 。司 恥 起 " ,但誰也不 聽 。在 “失敗 " 后 的靜 寂 中他 試 圖 “反 省 ” 自 辱lL:一 :t 思 己的生 活 ,此 時狂人察 覺 到恐 怕 自己也 吃過死 去 的妹 妹 的 肉。 識 當發(fā)現(xiàn) 自己也是 “吃人 " 者之一這個震撼 心靈 的事實 時 ,襲 擊 狂人 的是 對 “沒 吃 過 人 的真 的人 ” 的深 深 的 “恥 辱 99 意 識 。 “難見 真 的人 !" 正 表現(xiàn) 了這 種 “恥 辱 " 意 識 ,此 時 ,“作 為兄 弟 的恥辱 " 發(fā)展為 “自身 的恥辱 "。“救救孩子 ……”這一結(jié)尾 呈現(xiàn) 出狂人 的認識 與覺悟 :不 能讓 尚未犯 罪 的天真孩 子再 陷入 自己這種人 已經(jīng) 陷入 的罪 惡 深 淵 ,為 了盡 快 將 他 們 從 “吃人 ” 的羅 網(wǎng)中救 出 ,要斬斷支撐這個羅 網(wǎng)的綱 。對狂人來說 ,這才 是 “悔改 ",才是 “洗雪 "“恥辱 ”之路 。這正好 與在 《我們現(xiàn) 在怎樣做父 親》 (1 9 1 9 年 ) 等 文 中所 見 到 的魯 迅 的思 想 、態(tài) 度 、覺 悟相 吻合 。 另外 ,伊藤 虎丸先生提 出了很重要 的看法 。他繼竹 內(nèi)、木 山先生 的考察 之 后 ,再 次 分 析 了 《狂 人 日記 》 情 節(jié) 發(fā) 展 的脈 絡 ,提 出把這篇作 品看做魯迅 “從 以留學 時期 與西 歐近代文藝 相遭遇 為契機 的 、最初 的文學 的 自覺 而開始 的一種 自傳 自白小 說”這一新 的見 解 。伊 藤 先 生 通 過 由于 狂 人 知 道 “我 也 吃 過 人”而覺察 到 自己也并非 “真 的人 " 的第 十二節(jié) ,看 到 了從 留 學期 問的精英意識 、英雄 主義 或 “被 害者 意識 " 中解 放 出來 , 終于成為既非 “英 雄 " 又 非 “被 害者 " 的普 通 人 的魯 迅 的身 姿 ,并認 為魯迅 由此獲得 了他 的文學者 的 自覺 和 “清醒 的現(xiàn) 實 主義 "。他 又認 為 ,這 既是 作 者從 “預 言文學 " 向 “贖 罪 文 學 " 轉(zhuǎn)換 的過程 ,同時也是 “狂人 " 的 “狂氣 ”的治愈過程 。我認 四 五。司 人 lL=一 與 ‘ 旬 鬼 為他 的考 察 是 很 有參 考 價值 的 (《魯 迅 與終 末 論—_ 近代 現(xiàn) 實 l}一 主義 的成 立》,1 975 年 ?!遏?迅 與 日本 人—— 亞 細 亞 的 近 代 與 的 糾 “個 ” 的思 想 》,1 983 年 )。 葛 下 面仿 照伊 藤 虎 丸先 生 的方 法 ,試 沿著 《狂 人 日記》 的情 節(jié)發(fā) 展 過 程 ,考察 魯 迅從 留學 時期 到寫作 《狂人 日記》 的精 神 史 。發(fā)表 于 1 903 年 的 《斯 巴達之魂 》 的創(chuàng) 作 比《懷 舊》 更 早 , 也 可 以看 做 是 魯 迅 的第 一 篇 小 說 。故 事 以斯 巴達 軍 決 死 雪 辱 一 戰(zhàn) 中 ,一 個 逃 兵 “洗 雪 " 他 的 “恥 辱 ” 為 軸 心 展 開 。 “ 恥 辱 ” 及 “雪恥 " 成 為 主題 。同年 ,魯迅 在 《 <月界旅行 > 辨 言》 中 使 用 了一個譬 喻 。這 個 譬 喻 現(xiàn) 在 叫做 “黑 獄 的譬 喻 ",就 是 黑 暗 的牢獄 的譬 喻 ,這 一譬 喻非 常像 后 來 在 《 <吶喊 > 自序 》 中 談 及 的 “鐵 屋 子 的譬 喻 "。重 要 的是 ,他 在 這 篇 文 章 里 說 :人 類本是有 “希望 " 之存在 ,熟 睡在 “黑 暗的牢獄 " 乃是人類 的 “恥 辱 " ,一 部 分 人 “略 得 光 明”就 希 望 打破 黑 獄 。將 這 一 段 與 “鐵 屋 子 的譬 喻 " 對 比思 考 有 著 極 其 重 要 的 意 味 。這 一 點 后 面 再 談 。 在仙 臺學 醫(yī) 時 ,魯 迅 被 日本 學 生 懷 疑是 因預先 從 藤 野 先 生 處探 得試 題 ,才 得 以 升 級 而 受 到 “屈 辱 " ,即 竹 內(nèi)先 生 所 謂 “令 人 討厭 的事 件 ”,也 有 “漏 題 事 件 ” 的說 法 。 以 “恥 辱 " 為 軸 心 ,將 該 事 件 與 “幻 燈 事 件 ”對 比思 索 ,會 發(fā) 現(xiàn) 怎樣 的意 味 呢 ? 比較 后 者 ,竹 內(nèi)先 生更 重視 前 者 ,更 重 視 兩 個 事 件 中共 通 的魯 迅 的 “屈 辱 ”體 驗 。竹 內(nèi)先 生 論 述 說 :“‘幻 燈 事件 ’… … 與 向往 文 學 沒 有 直接 關(guān) 系 。我 以為 ‘幻 燈 事 件 ’給予 魯 迅 的是 與 ‘令 人討 厭 的事伴 ’同樣 的屈辱 感 。這屈 辱 乃 是 他 自身 的屈 辱 。與其 說 他 憐 憫 同胞 ,毋 寧說 他 憐 憫 不 得 不 憐 憫 同胞 的 自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魯 己。他并 非是 在憐憫 同胞 的同時選擇文學 的。" (《魯 迅》) 然 而 迅 的 我愿 意 注 意 的不 僅 是 兩 者 的相 通 點 而 且 是 差 異 點 。這 就 是 , ≈墨司恥 “幻燈事件 ”在 魯 迅 心 中喚起 的是 N -到 完 全 喪 失 “人 的尊 嚴 ” 辱lb一 意 的人們所處 的恥辱狀態(tài) ,即甚至不能把被異 民族斬首 的同胞 的 識 “屈辱 " 當做 自己的 “屈辱 " 的 同胞 的狀 態(tài) 時 , 自己所覺 到 的 “作 為 同胞 的恥 辱 ”意識 。失 去 了作 為人 的生 命 力 的共 感 ,只 是一盤相互隔膜 的散沙 ,這種生存狀態(tài)實在是一種應該感到恥 辱 的生存狀態(tài) 。作 為這些人 的同胞 ,魯迅不能不感 到 “恥辱 ”。 可 以說 ,青年魯迅把打破這種恥辱狀態(tài) 的改革嘗試 寄托于文學 的力 量 。 要 理解 “屈辱 " 和 “恥辱 " 的區(qū)別 ,或許可 以借助 于 “奴 隸 " 和 “奴 才 " 的 區(qū)別 。在 這 里 ,我們 看 看 魯 迅 后 來 的文 章 《漫與》 (《南腔北調(diào)集》,1 933 年 ) 吧 。 一 個 活人 , 當然是 總 想 活 下去 的 ,就是 真 正 老牌 的 奴 隸 ,也 還 在 打 熬 著 要 活 下 去 。 然 而 自 己 明 知 道 是 奴 隸 ,打熬著 ,并且不平著 ,掙扎 著 ,一面 “意 圖”掙 脫 以至 實行 掙 脫 的 ,即使 暫 時 失 敗 ,還 是 套 上 了鐐 銬 罷 , 他 卻 不過是 單單 的奴 隸 。如 果 從 奴 隸 生 活 中尋 出 “美" 來 ,贊嘆 ,撫 摩 ,陶 醉 ,那 可 簡 直 是 萬劫 不 復 的奴 才 了 ,他 使 自己和 別 人 永 遠 安 住 于這 生 活 。 在 這里 魯迅并沒 有用 “屈辱 ”、“恥辱 " 這兩個 詞 ,如果 在 這里使用這一組詞來 理解他 的話 可 以作 如下解 釋 :即奴隸本 身 雖是 “屈辱 " 卻并非 “恥 辱 ”,不 正 視 自己或 同胞 的 “屈 辱 ”, 而甘 心 于 奴 隸 的 生 存 狀 態(tài) ,才 是 作 為 人 應 該 感 到 的 “恥 辱 " 四 七2 口 人 墜一 與 。司 鬼 狀 態(tài) 。 【L一 辛亥革命 時 ,魯迅 在故 鄉(xiāng)紹興 。他策劃并參 與 了 1 9 1 2 年 的 糾 1 月 《越 鐸 日報》 的創(chuàng) 刊活 動 ,發(fā) 表 了數(shù) 篇 文 章 。這些 文 章 , 葛 除了《 <越鐸 > 出世辭》 以外 ,都沒收入 《魯迅全集》。其 中一 篇周作人說是他 的文章收進 了 自己的回憶 錄。陳子善先生和張 鐵榮先生編輯 的《周作人集外文》 (1 995 年 ) 把 這些 文章都 收 在里面。魯迅和周作人早年常常合作寫文章 ,在這里暫且把這 些作 品也看做是合作 的產(chǎn)物 。他 在這些 文章 中力 陳 “共 和 國 " 的責任落在每個 “國民" 的肩上 ,呼喚紹興人 的覺醒和歷史使 命感 。但是隨著革命性質(zhì)的變化 ,他 的文章也漸漸地加深 了悲 痛之氣 。在 《望越篇》 中他指 出 ,雖然擺脫 了封建專制 的政治 桎梏 ,但要擺脫長達兩千年 以上 的專制統(tǒng)治 ,特別是兩百年 以 上異 民族統(tǒng)治 的影響卻并非易事 ,從而提 出了“種業(yè)”這個概 念 ?!皹I(yè) ”是 印度哲學所說 的 K arm an ,即決定現(xiàn)在狀態(tài) 的過 去 的力量 , “種 業(yè) ”是 長 年 的歷 史 形 成 并 且 遺 傳 下 來 的 民族 的 “業(yè) "。辛亥革命 的急劇變質(zhì)讓魯迅更切身地直面 中國人 的國民 性 的否定 面 ?!锻A 國篇》這樣說 : 中 國之 事 ,一 治一亂 。治者其服 刑之 日,而亂 者 其 得 志之 秋 ,故觀 近 古 史書 ,歷 歷 皆罪 惡之 跡 ,亦歷 歷 皆 恥 辱之 痕也 … …余欲 登 高丘 ,呼 國人 而屬之 日 :汝其 悔 改 ! 這樣 的 口氣 很 容 易讓 我們 想起 在 《狂 人 日記》 中勸 說 失 敗 ,反倒 被 哥 哥 叫做 瘋 子 ,向大家 大聲說 “你們 可 以改 了 ,從 真心改起 !”“你們要不改 ,自己也會 吃盡 " 的狂人 的身姿 。 四 八.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魚 曰 將魯迅 本 人 寫 《狂 人 日記 》 時 的 自我 意 識 和 態(tài) 度 重 合 于 迅 的 《狂人 日記》結(jié)尾上 的讀法 ,要 同時說 明魯 迅 為什 么要 寫 《狂 。司恥 人 日記》 的原 委 。魯迅 為什 么要 寫 《狂人 日記》 呢 ? 當然 魯 迅 辱墜一 二盤 思 寫 《狂人 日記》 的本意是他 自己說 明的 ,“意在暴 露家族 制度 識 和禮教 的弊害 "。但 是 開始 寫 《狂人 日記 》 的契 機 是 什 么 ? 眾 所周知 ,作者本人在 《 <吶喊 > 自序》 (1 922 年 12 月 ) 中談 到 其原委 ,特別談 到 和金 心 異 圍繞 “鐵 屋 子 的譬 喻 " 所 作 的 問 答 ?!拌F 屋 子 的譬 喻 ”呈 現(xiàn) 出被 一種 恐 懼 與顧 慮 所 纏 繞 的魯 迅 的姿態(tài)—— 他擔心覺醒 的少數(shù)者 因其覺醒必須付 出犧牲 ,必定 會 遭受嚴酷 的命 運 的。這與 《 <月界旅行 > 辨 言》 的 “黑獄 的 譬 喻 " 相 似 ,卻 又有著 明顯 的差異 。那 么 ,是什 么原 因促 使 懷 有這種情緒 的魯迅終于拿起筆來 的呢 ? 魯迅 自己說是 由于對他 以為現(xiàn)在一定感 到 “寂寞” 的戰(zhàn)士們 的同情 ,以及 暫 時將 自己 否定 戰(zhàn)士 的 “希望 ” 的確信 拋 開不顧 的原 因。 在 日本 , 自竹 內(nèi) 先 生 的 《魯 迅 》 問 世 以 來 ,常 常 論 及 《 <吶喊 > 自序》 的 “虛構(gòu)性 ”。我認 為 ,圍繞 “鐵屋子 的譬 喻 " 回答 的魯迅 的心理動 向 ,毋 寧說更 接 近寫 《 <吶喊 > 自序》 的 時期 ,在 《娜拉走 后 怎 樣 》 (1 92 3 年 ) 中說 到 “假 使 尋 不 出 路 ,我們所要 的就是夢”時 的心境 ,與寫作 《狂人 日記》 時 的 心境有著微妙 的差異 。也就是說 ,我認為 《 <吶喊 > 自序》是 已經(jīng)迎來 “五 四退 潮 期 " 再 次 體會 到 深 刻 的思 想 變 化 的魯 迅 , 被形勢所迫需要重新建 構(gòu) 自己的思想立場 與態(tài)度 的時代 產(chǎn) 物 。 在這里他 絲毫未 觸及對 “真 的人 " 的 “恥辱 ”意識 。我 又認 為 魯迅 在 寫作 《狂 人 日記 》 時 的 心 態(tài) ,可 以在 更 接 近 《狂 人 日 記》 寫作 時期 的 《 <一 個 青 年 的夢 > 譯 者 序》 (1 9 1 9 年 8 月 ) 四 九。司 人 lk一 與 。司 鬼 一 文 中發(fā) 現(xiàn) 。 lk一 魯迅譯介武者小路實篤作的《一個青年的夢》的旨意 ,是 的 糾 為了“醫(yī)治許多 中國舊思想上 的痼疾 ”。但是最初魯迅想將這 葛 一劇本譯成 中文 ,卻有一個情況使他躊躇 ,不敢動手 。雖然如 此 ,他終于還是答應翻譯 了。他在 《<一個青年的夢 > 譯者序》 中這樣說那 時的心理變化 。 昨天 下 午 ,孫 伏 園對 我 說 , “可 以做 點 東西。" 我 說 ,“文章是做 不 出了?!兑?個青年 的 夢》 卻很 可 以翻 譯 。但 當這 時候 ,不很 相 宜 ,兩面正在 交惡 ,怕 未 必有 人 高興看 ?!蓖?上 點 了燈 ,看 見 書脊 上 的金 字 ,想起 日 間的話 ,忽然對 于 自己的根 性 有 點懷疑 ,覺得 恐怖 ,覺 得 羞 恥 。人 不該這樣做 ,—— 我便 動 手翻譯 了。 武者 小路 氏 《新 村 雜感》說 , “家里 有 火的人 呵 , 不要 將 火在 隱僻 處擱 著 ,放在我們 能見 的地 方 ,并且 通 知說 ,這里也 有你們 的兄 弟?!彼?們在 大風 雨 中,擎 出 了火把 ,我卻 想 用黑幔 去遮蓋他 ,在 睡 著的人 的 面前 討 好 么 ? 武者小路 的這個反對戰(zhàn)爭 的劇本 ,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 以各種形態(tài)崛起 的世界性 的人道主義潮流作為背景 ,在魯迅 眼 里 ,這正是進入 20 世 紀之后 “人類 ”正在實行 的 “ 自我超越 ” 的工作之一 。但 當魯迅立意要 翻譯它時 ,戰(zhàn)后 的巴黎和會背離 了中國人 的渴望 ,追認 了 日本 承襲 德 國在 中 國的權(quán)益 的要 求 , 由此為發(fā)端 以北京為 中心卷起 了激烈 的反 日巨瀾 ,這就是魯迅 躊躇于譯介與否 的歷史背景 。上面的引文告訴我們 ,促使躊躇 五 。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魚 E | 的魯迅終 于著手 翻譯 的內(nèi)驅(qū)力 ,是 自身 的 “羞恥 ” 意識—— 在 迅 的 大風雨 中擎著火把 、高聲 呼吁者 的存 在 ,照 出了欲置沉 睡不 醒 。司 恥 的人們 于不顧 ,與他們 一起 沉 默下去 的 自身 的卑 小 。我 以為魯 辱IL一 二芷 思 迅在槐樹下 圍繞著 “鐵屋 子 的譬 喻 " 與錢玄 同交換 意見 的這一 識 場景 ,決不會 是虛構(gòu) 。但 是那 之后魯迅 的心理動 向 ,是促 使 他 著手創(chuàng)作 《狂人 日記》 的契機 ,與 《 <一個青年 的夢 > 譯者序》 中所表述 的想法相 當接近 ,若 用 《狂人 日記》 的說法 ,就是對 于 “真 的人 " 所 感 到 的 “ 自身 的恥辱 ”。 這 種 “恥辱 " 的意識 是 支撐他作 “民族 的 自我批評 ” 的基 礎意識 。五 四時期 魯 迅 的 “進 化 論 ” 由他 的一 句 名 言 可 以表 明 :“ 自己背著 因襲 的重 擔 ,肩 住 了黑 暗 的 閘 門 ,放他 們 到 寬 闊光 明的地方 去 。" (《我 們 現(xiàn) 在 怎樣 做 父 親》,1 9 1 9 年 ) 這 句 話 表 現(xiàn) 出構(gòu)成 他 的 “進 化論 ” 即魯迅式 的 “進 化論 ” 的三個 因 素 。第 一 是否定 舊社會 的傳 統(tǒng) ,即否定傳 統(tǒng) 。第 二是 否定 被 這 種傳統(tǒng)所養(yǎng)育并侵蝕 的 自我 ,即 自我否定 。第三是 為 了拯救 尚 被侵蝕 的孩子們 而 自愿奉 獻 出 自己 的生命 的 “ 自我犧 牲 ”。這 三個 因素結(jié)合 為一體 ,這也是 與他 “ 自身 的恥辱 " 意識相關(guān) 聯(lián) 的。青年魯迅 由接觸 歐洲思想而獲得 的 ,是要實現(xiàn)這樣一種 社 會 ,即種 的發(fā)展不僅 不妨 礙個 體 與個性 的發(fā)展 ,而且必須 以個 體 與個性 的發(fā)展 為前提 ,社會 應該是 由 自立 的個體組織 的 自由 的共 同體 。他 把這樣 的 民族 共 同體 叫做 “人 國” (《文 化偏 至 論》,1 90 7 年 ),對 于 這 種 思 想 來 說 ,為 了種 的維 持 而 壓 抑 個 體 與個性 的發(fā)展 的傳統(tǒng)社會是應該 否定 的 。并且 ,中西文 明 的 沖突 ,給予魯 迅 這樣一種認識 ,即 中華 民族倘若 不 改變傳統(tǒng) 社 會 的存 在方式 ,勢必難 以維持其 種族本 身 的存 在 。。司 人 口=一 與 。司 鬼 “吶喊 ” 時期 的魯 迅 為 了拯 救 滅 種 亡 族 的危 機 , 自愿 犧 牲 吐一 自我 。這 就 是 為 了維 持 民族 的種 而 對 自己個 人 的發(fā) 展 加 以嚴 格 的 糾 的制 約 ,乃 至奉 獻 出 自己寶 貴 的生命 的意 志 。這 就 意 味著 為 了 葛 “生命 的連 續(xù) 性 " 而 自行 壓 抑 “生 命 的一 次 性 ”?!吧?命 的連 續(xù) 性 " 與 “生命 的一 次 性 " 這 兩個 概 念 是 時 間性 、歷 史 性 的 ,當 然 與 “生 命 的共 通 性 " 和 “生 命 的個 別 性 " 這 兩 個 空 間 性 、社 會 性 的概 念 有 極 深 的關(guān) 系 ?!吧?命 的 連 續(xù) 性 ” 稱 作 “生 命 的 連 鎖 性 ”也 許 更 容 易 了解 。個 人 的生命 是 以人 類 、民族 或 者 家 族 的名 稱 被 表 現(xiàn) 的人 的生命 的很 長 的環(huán)鏈 之 中 的一 個 環(huán) 節(jié) ,正 像 個 人 離 不 開 社 會 。但 是 個 人 的生 命 又不 能 重 復 ,正 像 個 人 的一 生 是 別 人 不 能 代 替 的 。要 看 大 馬 哈 魚 的一 生 ,就 容 易 了解 “生 命 的連續(xù) 性 ” 和 “生 命 的一 次 性 ”之 間有 激 烈 的矛 盾 。海 里 生 長 的大 馬 哈魚 回溯 到其 出生 的故 鄉(xiāng)去 生 子 嗣 。但 是 他 們 有 了子 嗣 的 時 候 就 是 他 們 自己喪 失 生 命 的 時 候 。 有人 說 :動 物 隨 著 進 化 、隨 著 一 段 段 地 進 化 到 更 高 等 動 物 ,這個 矛 盾 漸 漸 地 緩 和 起 來 了 (太 田堯 《教 育 是 什 么 ?》)。 現(xiàn) 在 的人 類 可 以認 為 在 相 當程 度 緩 和 了這個 矛 盾 。但 是 ,傳 統(tǒng) 社 會 還 是 為 了 “生命 的連 續(xù) 性 " 而 壓 抑 其 “生命 的一 次 性 " 相 當嚴 重 的社 會 。 即使 到 了現(xiàn)代 社 會 ,比如 遇 到 孩 子 的遭 難 或 戰(zhàn) 爭 等 危 機 ,這 個 矛 盾 也 不 能 不 激 烈 化 。魯 迅 一 生 所 處 的歷 史 時 代 正 是 這個 矛盾 非 常激 烈 的過 渡 時代 。與 同時代 的其他 知識 分 子 比較 起 來 ,魯 迅是 個 性 很 強 的人 。魯 迅 如 果 沒 有 那 么強 的個 性 ,他 的功 績 也 沒 有 了吧 。但 是 ,或 者 可 以說 唯其 如 此 ,魯 迅 便 忠 實 地 身 體 力 行 他 的上 述 “進 化 論 " o 然 而 到 了 “彷 徨 " 期 , 魯 迅 的 “進 化 論 ”逐 漸 解 體 ,被 壓 抑 的 “生 命 的一 次 性 " 為 尋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魚 E 魯 求 突破 口而開始掙扎 、呻吟 。魯迅 的 “人道 主義 ”與 “個人 主 迅 的 義 ” 的矛盾 ,就是魯 迅 用 另 一 種 語 言 形 式 來 表 達 的這 種 現(xiàn) 象 。 。司恥 我認 為 ,《野 草》 就 是 以豐 富多彩 的意象來 表 現(xiàn) 魯 迅 內(nèi)部 的這 辱墜一 :芷 思 種 沖突與苦 悶 ,反 映出他原先 的 自我制約思想 的崩潰及 向著新 識 思 想再 生 的連續(xù) 性 很 強 的詩 篇 。 其中《頹敗線 的顫動》 (1 925 年 ),就是魯 迅將 “進化論 " 解體 時所體 會 到 的劇 烈 的痛 苦 和掙 扎 化 為 結(jié) 晶 的詩 篇 。它 由 “我”連做 的兩個 夢 中夢 分 別 描 寫 了一 個 寡 婦 在 兩個 時代 的形 象 。 . “ 我 " 在 第 一個 夢 中所 看 見 的 ,是 一 個 年 輕 寡 婦 在 破 屋 中 為 了養(yǎng) 活孩子 出賣其 肉體 的情 景 。這一破 屋里 的寡婦形象 ,傳 達 出魯迅 內(nèi)心世 界 的什 么 呢 ? 如 前 所 述 ,魯 迅 的 “ 自我犧 牲 ” 精神 ,是 構(gòu) 成 他 的 “進 化 論 ” 的要 素 之 一 ,而 這 種 “ 自我 犧 牲 " 是 由深深攫住他 的一種意識 ,即對作 為傳統(tǒng)之子 的 自己的 “恥辱 ”意識所支撐 。他后來 所追述 的 “先前何嘗不 出于 自愿 , 在生活 的路上 ,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 ,以飼別人 ,雖 自覺漸 漸瘦弱 ,也 以為快 活 " (《兩 地 書·九 五》,1 92 6 年 ) 的生 活 , 正是 “ 自己背著 因襲 的重擔 ,肩住 了黑 暗 的閘 門 ,放他 們 到寬 闊光 明 的地 方去 ”這一決 心 的體現(xiàn) 。這也是 同他 的 “恥辱 ”意 識相關(guān) 聯(lián) 的。但 當這種生活后來碰 到各種各樣 的障礙 ,其整個 生存 方式發(fā)生裂縫 時 ,回首往 事就 只能凝 縮 為這種 忍耐恥辱 的 母 親 的形 象 。 第二個 夢 ,描寫 了寡 婦 數(shù) 十年 后 的形 象 。在 整 齊 的屋 里 , 已經(jīng) 年老 的寡 婦受 著 女 兒 女 婿 的指 責 。 因?qū)?孩 子 眷 念 、愛 撫 、 養(yǎng)育 、祝福 的心而選 取 的 “ 自我犧 牲 " ,競 成 為 孩 子們 怨 嗟 與。司 人 墜一 與 。匍 鬼 詛 咒 的對象 。請 注意在這里女婿所說 的 “我們沒有臉見人 ,就 墜一 只因為你 " ,“你 還 以為養(yǎng) 大 了她 ……倒 不 如 小 時候 餓 死 的好 ” 的 糾 這些話 。這 正是 逼 向魯 迅 “進化論 " 的背 叛之 刃 ,后來 幼 兒 揮 葛 著蘆 葉叫著 “殺”。聽到這 天真 而又冷 酷 的聲 音 ,垂死 的女人 在深夜 中出走 ’.將他們 的冷 罵與嘲笑拋 在 了身后 。 《頹敗線 的顫動》 的后 面一 節(jié) 則 描 寫 了赤 裸 著 身子 獨 自站 立在無邊 荒野 中的寡婦 的身姿 。她 的 “赤 身露體 " 表示拋 棄 了 “羞 恥 ” 的狀 態(tài) 。過去 的獻 身 與現(xiàn)在 的背叛 ,使 她 戰(zhàn)栗 、痙 攣 , 不久 ,眷 念 與 決 絕 、愛 撫 與 復 仇 、養(yǎng) 育 與 抹 殺 、祝 福 與 詛 咒 ……也就在她 的心 中卷起旋 渦 ,仿佛要 釋放 出那一切 ,從 她 的 口唇 間漏 出不 知是人是獸 的言語 。她全 身 的皮膚 連 同那聲 音 一起 顫動 ,與空 中的顫動相碰撞 ,唯有那顫動 ,宛如旋 風 ,在 荒野上奔騰 。寡婦 的腦海里剎那 間映出過去 的一切 ,她心 中卷 起 的眷念 與決絕 、愛撫 與復仇 、養(yǎng) 育 與抹殺 、祝福 與詛 咒 … … 這 正展示 出魯 迅 內(nèi)部 世 界 的 “人 道 主義 ”與 “個 人 主義 ” 的激 烈 的糾葛 。其 糾葛化 為呻吟從她 的 口唇 間漏 出 ,她 的全身 的顫 動 與空 中的顫動相撞 ,卷起鋪 天蓋地 的旋風 ,這個 意象讓我們 感 到溶解并且重鑄 已動搖 的 “進化論”的巨大能量 ,也讓我們 預感 到魯迅身上新 的 “母性 " 的復活 。 把決絕 、復仇 、抹 殺 、詛 咒 等 叫做 “個 人 主義 " ,一 看 未 免有 些奇怪 的感 覺 。這 是 “個 人 主 義 ” 的綏 惠 略夫 式 的表 現(xiàn) , 就是 “要 救群眾 ,反被群眾所迫 害 ,憤怒 之余 ,一轉(zhuǎn) 而仇 視 群 眾 的”綏 惠略夫 式 的 “個 人 主義 ”。但 是 ,阿爾 志 跋 綏 夫 所 說 的 “個人 主義 " 還 有 一種 “不顧別 人 而追求 自己的快樂 的賽 寧 式 的個人 主義 ”。這 兩 種 ,在 開始 時候 ,魯 迅 稱 作 “無 治 的個 五 四附 錄 四 關(guān) 于 魚 目 人 主義 ”。而且 我們 應 該 注 意 的是 ,綏 惠 略夫 式 也 罷 ,賽 寧式 迅 的 也罷 ,都 是 因為 以人 的 “個 性 充 實 ”、 “ 個 性 發(fā) 展 " 為 目標 的 。司恥 “個 人 主義 " 的社 會 運 動 被 彈壓 、被 逼 迫 而 曲折 噴 發(fā) 的 “個 人 辱【L一 :芷 思 主義 " 的體現(xiàn) 。所謂 “個人主義 " 表現(xiàn)為從復仇 、殺人 、 自殺 識 等激烈方式 到頹唐 、隱遁 的各種形態(tài) 的多重思想 。還有應該 注 意的是 ,魯迅 的 “個人主義”包含著在 已有妻室 的情況下解放 自己而實 現(xiàn)對 另一 女性 的愛情 的思想 。 對 作 為傳統(tǒng)社會 之子 的 自己的 “恥辱 ”意識 是魯迅對 自身 的深層把握 。把他 的 “自我犧牲”作為 由《狂人 日記》確立 的 “進化論 " 的構(gòu)成 因素之一來 看 時 ,可 以說 ,這是建 立 在對 自 己的 “恥辱 " 意識 基 礎上 的 。這種 “恥辱 ”意識 ,我 以為 ,一 部分大概跟他 的不幸 的傳統(tǒng)婚姻有很深 的關(guān) 系 。這種意識如 同 不得不寂 寞地度過一生 的妻子朱安 的存 在一樣 ,是追 隨魯迅 寸 步不離 的黑暗影 子 。 1 926 年 魯 迅 決 心跟 他 的學 生許 廣 平結(jié) 婚 時 ,他難免不遇到各種障礙 ,他 自身 的 “人道主義 " 與 “個人 主義 " 的糾葛也斗爭得更加激烈起來 。結(jié)婚 問題不可能不是深 刻 的思想 問題 。不但如此 ,這種 “恥辱”意識還使魯迅擔心 自 己結(jié)婚會讓許廣平做 出太 大 的犧牲 ,使她 的人 格受 辱 。因此 , 魯迅最終 因與許廣平 的愛而解放 自己時 ,是這樣表現(xiàn)他愛 的宣 言的。請看 1 927 年 1 月 11 日寫給許廣平 的信 。 我 先 前 偶 二 想到 愛 ,總立 刻 自己慚 愧 ,怕 不 配 , 因 而也 不敢 愛 某一個人 ,但 …… (現(xiàn)在 ) 我 自信 我 決不是 必 須 自己貶抑 到 那 么樣 的人 了 ,我 可 以愛 ! (《兩地 書· 一 一 二 》) 五 五。司 人 lk一 與 4 司 鬼 早在 1 963 年木 山英 雄 先 生 發(fā) 表 了論 文 《關(guān) 于 <野 草 > 形 世一 式 的邏輯及方法—— 魯迅 的詩 與 “哲 學 " 的時代》。我 對 《野 的 糾 草》 整體上 的理解 ,受 這篇論文 的教益很 多 。木 山先生在他論 葛 文 的最后部分談 到這段話 。他在這段話 中看 到魯 迅 自己的 “現(xiàn) 在 的恢 復 ”。這是很 重 要 的發(fā) 現(xiàn) 。他 大 概 是 最 先 認 識 到 這 段 話 的重要性 的人 。換 句話 說 ,“現(xiàn) 在 的恢 復 ” 是 魯 迅 “生命 的一 次性 ” 的恢 復 。“生命 的連 續(xù)性 ” 與 “生命 的一 次 性 ”兩 者 大 概永 遠是 矛盾 的吧 。但 可 以說 :到這 時魯迅 總算基本上走 上 了 盡 可 能要 同時實 現(xiàn) 自己 “生命 " 的 “一 次性 " 與 “連續(xù) 性 " 的 一道路 。我也 以為個人 的魯迅 、民族 的魯迅 、人類 的魯迅 ,雖 然 有 區(qū)別 ,也有 時未免矛盾 ,但在魯迅身上互相離不 開 。伴 隨著 他 自我意識 的變化 ,我們 同時發(fā)現(xiàn)在其 民族 意識 和世界意識 上 也有很重要 的變化 。以上所說的僅是 以魯迅 的“恥辱 " 意識 為 中心 題 目而 加 以考 察 的見 解 。 (本文原是作者 1 996 年 3、4 月間在中國北京、 天津和上海等地所作的學術(shù)講演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