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成功是一條鋼索(1)

我害怕成功 作者:陳文茜


陳文茜

我看見他,只有三歲,不停地敲著自己腦袋。陪同我一起探望臺北榮總兒童癌癥病房的劉若英,禁不住問一旁的醫(yī)生:“他的頭很痛是嗎?”醫(yī)生說:“不,他想表達自己的意思,但說不出來,在生氣。”這個才三歲的孩子罹患腦癌,已動了兩次腦部腫瘤手術。

另一個七歲左右的骨癌患者,已接受了數(shù)次化療,臉蒼白,卻仍笑瞇瞇,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去東京迪士尼樂園;爸爸問了北榮兒癌病房人稱“陳爸爸”的陳威明主任,陳主任說:“去吧!讓她圓夢。”她開心地玩了幾天,最終倒在夢想樂園中。父親流著淚,急忙背著她奔回醫(yī)院。那一天,我們看到她,燦爛的笑容,包括她自己都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能正在倒數(shù)。她沒有哭,劉若英問她:“我把我的怪眼鏡框借你戴好嗎?”她點了早已沒有頭發(fā)的頭,晶晶亮亮的頭頂,晶晶亮亮的眼神,笑瞇瞇地與劉若英、陳威明主任和我合照。

她是真正的“明星”,一個對明日仍充滿渴盼的星辰,希望還有明天!再一個明天!再一個明天!

這本《我害怕成功》收錄的內容離兒癌病房的孩子們都非常遠,但我希望它近一些;我們多靠近他們一些,因為他們的無常境遇,因為他們的堅強,我們會更珍惜生命中的點點滴滴。對那些孩子而言,“長大”都是奢侈的愿望,何況“成功”?至于什么叫“失敗”,他們字典里沒有這個詞匯,因為那代表的不是我們俗世功名利祿中的任何狀況,它指的是“死亡”。

一切的結束。

人成功了,人性往往就成了“成功”的俘虜,被欲望、名聲、無止境的身份追求圈禁、禁足了。但人不可能永遠“成功”,成功是一條鋼索,它只是在一個對的力學比重上,兩側鎖頭綁得夠緊的前提下,你平衡僥幸地站在成功鋼索上。如若忘卻其危險,不理解其僥幸,甚至免不了成功時“忘了我是誰”,把自己吹起了大泡泡,“成功”隨時可以將你肢解、撕票。

人“成功”前該累積什么?這本書籍記載了許多人對自己生命坦誠的回憶,童年的逃難,童年的叛逆,童年母親的身教,創(chuàng)業(yè)時的艱辛;必要時停下來,再出發(fā),之后再無所懼(例如林懷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