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時報—鏡報公司這種大報團和美國另一種報團,如甘乃特報系、里德—奈特報系又有所不同,它擁有的報紙在數(shù)量上仍不算很多,又是在一家報紙——《洛杉磯時報》——自身成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堵迳即墪r報》就是時報—鏡報公司的“旗艦”,《洛杉磯時報》的大老板即是時報—鏡報公司的執(zhí)行總裁。人們提起《洛杉磯時報》總部,有時也指時報—鏡報公司,有些“一而二、二而一”的味道了。
環(huán)節(jié)
臨出國前,就有做記者的朋友建議:“你可以寫寫美國報紙編輯出版的流程——每一天的報紙怎么問世?”
回答這個問題,《洛杉磯時報》的情形是很典型的。這家報紙平日刊發(fā)行量逾100萬份,每期7組;星期天刊發(fā)行量達140萬份,每期14組。在我訪問的1987年,平日刊平均為129頁,而星期天刊平均440頁。
《洛杉磯時報》除在洛杉磯城出晨報外,每天還在南加利福尼亞的奧林吉地區(qū)、圣地亞哥地區(qū)和谷區(qū)出版三個地方版,并在灣區(qū)南部出版一種每周3次的地方版,在洛杉磯城郊出版5種每周1~2次的郊區(qū)增刊。
南希這么描述《洛杉磯時報》的規(guī)模:“我們每年要用40多萬噸新聞紙。按每卷8英里計算,這些紙總長度可以登上月球15次?!?/p>
在《洛杉磯時報》組織“登月飛行”的雇員總數(shù)達萬余人。
走進《洛杉磯時報》編輯部的新聞編輯室,只覺整座大廳長得一下看不到頭。這里的辦公桌排得很密,每個編輯記者的桌上除了安放著電腦終端,還有一根兩三尺高的乳白的燈柱,接著一盞扁圓形的白熾燈。桌與桌之間沒有矮板隔開,每個人在做什么簡直一覽無余。多數(shù)人都在電腦前緊張工作,有些人在打電話,還有些人聚在一處認真商議什么。偶然有人出出進進,總是步履如飛,神色嚴肅,看不到一點悠閑勁兒。
我注意到,有許多桌子是空著的,那是記者外出采訪了。在這里,報紙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仍是記者。
編輯—記者—編輯?負責每日編務的主編喬治手下有30名部門編輯,負責不同版面、專欄或???、副刊。每日需編發(fā)當日新聞的編輯和記者們都在龐大的新聞編輯室聯(lián)合辦公。這里有300多名在本市各處奔走的記者,駐海外記者和國內(nèi)記者也與有關編輯保持密切聯(lián)系?!堵迳即墪r報》采用通訊社稿件的比例較小,多數(shù)稿件都是本報記者撰寫的。
每天,各編輯手下的記者根據(jù)編輯意圖和分工,到各處去發(fā)現(xiàn)新聞,追蹤新聞,向被采訪對象提問,然后回到編輯部寫稿。當然記者也可以有自己的寫作點子,但普通記者通常要得到編輯的認可才能去寫作。這是為了保證效率,防止勞而無功。
每天下午6點30分是白班截稿期。一般來說,記者必須在此之前把準備次日見報的成品交給編輯,有時候時間來不及,他們可以電話發(fā)稿,由另一名記者(或專職的改寫者)在辦公室把稿件完成。報社在外地和國外的記者也需盡量在6點30分以前用電傳或電話向編輯部發(fā)回稿件。
電訊稿—編輯?《洛杉磯時報》除了靠本報記者、專家和作者供稿,還租用幾家通訊社和特稿社的專線,接收它們提供的電訊稿。
《洛杉磯時報》的收稿房每周工作7天,每天24小時工作。收稿員們接到稿件后,立即分送到國際、國內(nèi)等不同部門的編輯手中,由編輯們選編稿件。
編輯—版面編輯?《洛杉磯時報》平日版分為7部分:除A組新聞版外,還包括B組《都市》、C組《體育》、D組《商業(yè)》、E組《觀察》(主要為社區(qū)生活、人物和時尚)、F組《日歷》(娛樂消息)、G組《分類廣告》。除最后一部分屬廣告部門的職責外,前6部分按內(nèi)容有明確分工,由各主管編輯負責選稿和編稿。多數(shù)版面,特別是A、B、C、D部分的版面都極重視時效性,一般是當天拼版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