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餅歌

好天氣誰給題名 作者:仙枝


對街一座老平房,幾次給臺風吹壞了屋脊,卻也還穩(wěn)穩(wěn)地支撐住,成了特異的斜度傾立著。房主人早不住那兒了,空著大房子在街角,臨著馬路交叉口,既顯眼又無奈,入夜更是黑幢幢的一團黑,像個背僂老人歪身睡在那兒。長久不見動靜,大家也不在意,忽然開來一輛卡車,一群小女孩從車上滑跳下來,嘰嘰呱呱朝空屋子走,全街的人都跑來看,原來是搬來一戶新人家了。數(shù)數(shù)恰好七仙女,大女兒懷里還抱著小弟弟,整整十口人家。另一輛卡車滿載面粉包,大概是賣面餅的,圍看的人都說以后可是萬家香了。

煎餅的鐵板咔啦咔啦響,整條街也跟著活潑起來。午后的陽光篩進一筐筐的薄餅里,成長的日子便也這般堆疊堆疊了滿街滿墻。大姊姊的心思像翻跳的爐炭,悶悶郁郁的,存留的火星兒也不知為誰,或者即為著這春日三月天吧!

孩子的爸往電線桿上貼了紅底黑字的條子,隨后便來了一對兄弟;據(jù)說無父無母的,愿意當他們家的伙計,說罷待遇,兄弟倆即往廚房扛鐵板去,好像生來就是做活的。哥哥走前頭,弟弟聽話地跟著,才都十六七的年紀,大姊姊羞澀地望著哥倆,撥弄爐火,心口兒疼疼地畫著:“怎么就沒了母親、沒了父親?還不是同樣的年歲!”

大姊姊還是教二姊姊翻餅,三姊姊還是教四姊姊打餅,五姊姊、六姊姊包餅,七妹妹還是陪小弟弟耍玩兒,只因家里多了兩個外人,大姊姊的羞澀便化作一朵無名無目的花兒。那滿頭卷曲紅發(fā)的哥哥偶在屋里轉(zhuǎn)轉(zhuǎn),羞澀的花兒便幾乎萎到塵泥里;到底是未見世面的金釵群,姊妹們聊天總也不忘點綴些兄弟倆的插曲,大金釵則比平日要端莊沉靜多了,有時抱著小弟弟門口椅凳上坐,總愛望著高高的天,出神地看大片大片的云,妹妹們都說大姊姊有心事了。

卷發(fā)的小伙子勤快得像個大人,同桌吃飯他也不多話,收工后帶著弟弟上街閑逛,又是“性格”得超出他的年齡,大姊姊一一看在心里,妹妹們卻也不知她心思:“小伙子呵,小冤家!你怎么也不帶我逛街去?你就會疼你的小兄弟,我早晚候著你一個眼色,你怎也無心到石頭人一個?”哪知小伙子也正三千煩惱絲,理也理不清:“大小姐啊大小姐!你怎么嬌貴得不丟給我一個眼色試試?我有口難啟呀!倘有緣分是不要用口說的,冤家相對頭更是冤家,我只好帶小兄弟出去兜風遣悶,幾時才請得動你呀?”

熱乎乎的煎餅遞到筐臺里,油汪汪的臺面映著小伙子黃釉釉的有力身子,大小姐徑自專心地包著煎餅,兩冤家還是不對頭,默契則似初秋的金風,有意無意地銜貼在枝葉上,蕩在兩冤家的心眼上,叫人眼花繚亂,難辨難解難言道。

一個春思綿延的傍晚,小伙子不帶小兄弟上街了,羞澀的花兒忽地從泥塵中蘇醒了來,轉(zhuǎn)而搖曳生姿于東風里。悶郁的星火噼啪價響,熱騰起了一鍋子餅兒慌張競走,咕嚕咕嚕笑看了滿街行人。

小伙子接了征召令,來到大姊姊跟前,二人憂思重重,“尚未起程,卻問歸期”——一去三載,大姊姊愁的是小伙子要見不著小小伙子了。“王寶釧寒窖十八載,奴家豈不也是這般命薄?”——大姊姊看多了歌仔戲,不覺也自比薛郎妻室來。還是母親最知女兒心事,又在節(jié)骨眼兒上,她對女兒說:“我這就和你老爸說去?!泵妹脗兟犝f了也趕著助陣,老爸爸當然怒發(fā)沖冠了,可又恨不得這對小冤家,只好依了。

餅兒在鍋上翻跳著,翻跳著,跳出了第二代來;大姊姊抱著小小伙子和小小弟三人門檻上排排坐,“來,叫小舅舅,乖,媽給你一塊餅吃哦!”行人路過門首:“幾時又多出一個小仙女來了?”問得大姊姊羞紅了臉,紅得似西天的云霞,她抬頭望望頭頂?shù)拇笏{天,再怯羞羞地回那行人說:“她叫他小舅舅。”

鐵板又咔啦咔啦響起,餅兒疊得山般高,高得只有等小伙子回來收拾了,全家人也正等著、等著,等那薛郎從塞外回來,年輕的王寶釧可真相思得委屈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