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遠行的冰心3

文壇記憶 作者:周明


七十年代,粉碎“四人幫”后,她又握起手中的筆,先是撰寫悼念周總理的文章,繼而續(xù)寫《三寄小讀者》。之后又在《中國作家》雜志連續(xù)發(fā)表《關(guān)于男人》的系列——她說:“這里記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許都是凡人小事。(也許會有些偉人大事?。?rdquo;然而這些小事、軼事,卻總使她永志不忘,她愿意把這些軼事自由酣暢地寫出來,愉悅自己,自然也愉悅著讀者。與此同時,她開始撰寫回憶錄。

這些文章,如同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其文筆依然優(yōu)美流暢,氣勢照舊暢達、奔放,文情并茂,以情感人。

晚年的冰心,竟奇跡般地出現(xiàn)了創(chuàng)作的新高潮。她在進入八十年代后,意氣風發(fā),精神昂揚,宣稱“生命從八十歲開始”。果然她在這時發(fā)表的《空巢》,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此后她又接連寫作并發(fā)表了有感于知識分子的“貶值”、“跌份兒”,針砭時弊的諷喻性小說《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落價》和《干涉》等,大都是貼近生活、反映現(xiàn)實的題材。雖然篇幅都不長,卻寫得辛辣而淋漓盡致,令人心中酸楚難忍。這些作品先后在《北京晚報》、《人民文學》和《收獲》上發(fā)表后,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和受到喜愛,被傳誦一時。這之后她不斷地有新作發(fā)表,多為散文隨筆和回憶性的文字。在這些激揚的文字中,充分表現(xiàn)了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知識分子對祖國、民族和人民前途命運的關(guān)注熱愛之情,歌頌祖國的富強,人民生活的改善,贊美改革開放之英明,同時也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xiàn)象和不正之風予以無情的抨擊。敢于直言,敢于講真話。非常坦蕩、真誠,表現(xiàn)出大恨大愛、一腔火熱的正義感。這對于一位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有心的讀者,如果稍微留心的話,便可發(fā)現(xiàn),晚年冰心的作品愈見尖銳、潑辣、深刻感人。如巴金先生所說:她呼吁、她請求,她那些真誠的語言,她那些充滿感情的文字,都是為了我們這個多災(zāi)多難的國家,都是為了我們大家熟悉的忠誠老實的人民。因此,蕭乾先生說:老年的冰心更勇敢更輝煌。

直到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冰心在住進北京醫(yī)院之前的七月十五日,她還執(zhí)筆寫也了紀念老友葉圣陶一百周年誕辰的文章。她一直在辛勤耕耘,潛心寫作。生命不息,筆耕不止。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走過了一個世紀,耕耘了八十載的文壇大師,卻始終平易謙遜。至今我留有深刻印象的是,當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冰心研究會在冰心故鄉(xiāng)福州成立時,我和張鍥、舒乙?guī)孜慌笥岩驌胃睍L之職,應(yīng)邀出席。離京前我去看望她,問她有什么囑咐時,冰心老人卻十分認真地說:“研究是科學的名詞,研究不是吹捧,而是分析,不要把我放大。”當時,我并沒有完全深刻理解老人的話,直至到了福州后,在會上,聽到冰心托付女兒吳青替她宣讀的致研究會的一封信后,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她那真誠的心意和談話的深刻含義。她在信中說:“研究者像一位握著尖利的手術(shù)刀的生物學家,對于她手底待剖的生物冷靜沉著地將健全的部分和殘廢的部分,分割了出來,放在解剖桌上,對學生解析,讓他們好好學習。我將以待剖者的身心,靜待解剖的結(jié)果來改正自己。”

她一再強調(diào)說,研究應(yīng)取科學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容不得半點私情,不可任意放大。這使得我們在場的人,作家、評論家、專家學者,無不肅然起敬,無不為冰心老人的肺腑之言深深感動而深受教育。

何等崇高的境界和虛懷若谷的精神!——她像高山,她似大海,然而她卻比喻自己是一只“細流”……

安息吧,我們永遠崇敬、永遠熱愛、永遠不會忘懷的冰心!

1999年3月2日春雨瀟瀟夜·北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