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隔海相望的友情3

文壇記憶 作者:周明


1940年,有次冰心去看梁實秋時為雅舍題詞說:

“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ㄓ猩?、香、味,人有人、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個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實秋最像一朵花……”

抗戰(zhàn)勝利后,冰心和吳文藻到了日本。梁實秋先是回北平,后于1949年6月去了臺灣,先是在國立編譯館任職,后任國立師大教授。這期間他們也常互相通信。冰心在她日本高島屋的寓所里,還掛著梁實秋送她的一幅字。

1951年,吳文藻和冰心夫婦回到祖國,定居北京。與梁實秋之間,雖然不像在海外時通信那么方便了,然而,他們依舊相互關(guān)注著。直到1966年那場風(fēng)云突變的“文革”風(fēng)暴襲來,一切才驟然隔絕了。遠(yuǎn)在臺灣的梁實秋,于1969年的一天,突然從老友顧一樵先生處得悉:冰心和老舍在“文革”中先后自盡;又從《作品》(臺灣)雜志上謝冰瑩的文章中看到:“冰心和她的丈夫吳文藻雙雙服毒自殺了”,一時間,梁實秋悲慟不已,提筆寫下了《憶冰心》《憶老舍》的血淚文字,以悼念故友。

后來這篇文章輾轉(zhuǎn)到了冰心手里,她看了后自然十分感動,曾立刻寫了一封信,托人從美國轉(zhuǎn)給梁實秋。信中,冰心說:那是謠言。感謝友人的念舊。她希望梁實秋回來看看,看看他們兩人(當(dāng)時吳文藻先生還健在)的實際生活,看看他自己的兒女和冰心的兒女們工作和生活的情況。她告訴他:北京大變樣了!他愛吃的東西,依然可以吃到;他玩過的或沒玩過的地方,都是更美更好了??傊?,百聞不如一見,眼見為實。大家都是80以上的人了,回來暢談暢游一下,如何?最后冰心還深情地說:我們和你的兒女們都在等你!

嗚呼哀哉!結(jié)果等來的不是離開家園40年的風(fēng)雨故人,而是梁實秋先生不幸逝世的噩耗。且正是先生決定歸來之時,這更使人感到痛心和遺憾。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悲痛的日子——1987年10月3日,一代文豪梁實秋因心臟病發(fā)作,在臺北逝世,享年85歲。梁實秋先生在大陸時,曾任北京大學(xué)、清華大學(xué)及西南聯(lián)大等校教授;1949年到臺灣后,曾任臺灣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院長,并創(chuàng)立臺灣英語教學(xué)中心和英語研究所。

梁實秋著譯甚豐,他的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風(fēng)行海峽兩岸,頗受讀者喜愛。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并著有《英國文學(xué)史》、《梁實秋自選集》等。

冰心得知梁實秋不幸逝世的消息后,十分難過。消息是梁先生在北京的女兒梁文茜當(dāng)日告知冰心的。冰心感慨萬端,她說:“梁實秋先生是著名作家和翻譯家,是文藻的同班同學(xué),也是我們的好朋友。他原籍浙江,出生在北京,對北京很有感情。我們希望他回來,聽說他也想回來,就在他要做出歸計之前,突然逝世了,我聽了很難過,也為他感到遺憾。”

這的確是件令人難過和遺憾的事。

然而據(jù)說梁先生生前遺言:如若此生他真的不能再返故里,希望夫人韓菁清替他去北京看看,看著他的兒女們,看看他的老朋友,看看那座四合院……

果然,在梁先生逝世不久,他的愛妻韓菁清沖破一切阻力,帶著先生的遺愿,飛到了北京。她替梁先生看了一切他希望看的。在北京的兩位梁先生的摯友——謝冰心女士和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是她此行重點要拜望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