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陸象山先生在《荊國王文公祠堂記》中說:
(前略)仁宗在位時,他寫了著名的萬言書,奏書中批陳時事,剖析弊端,內(nèi)容詳盡,切中肯綮。王安石以前的學(xué)問,之后的變法革新,都在這份萬言書中體現(xiàn)出來;而排擠王安石的人,有的說他曲意逢迎,有的說他改變自己的操守,有的說他違背了自己當(dāng)初所學(xué),這些人還能說是了解王安石的嗎?才智超群,不屑于蠅營狗茍;堅定執(zhí)著,絕不為名利縈懷;純潔的節(jié)操,堪比冰雪,這就是王安石的品質(zhì)。掃除平庸鄙陋的學(xué)說,反對因循守舊,用孔孟之道治理國家,向伊尹和周公的功勛看齊,這是王安石的志向。他本不期望別人了解自己,然而卻名揚(yáng)四方,超過了所有的人。王安石能有這樣的際遇,難道是偶然的嗎?神宗任用王安石,正是時候,這樣的君主也是很難得的,他先向?qū)Ψ綄W(xué)習(xí),然后才將他作為臣子,可以說是像商湯、武丁一樣賢明的君主啊。王安石所遇到的皇帝,可以說是專一的。新法一提出,整個朝廷嘩然,新法施行沒有多長時間,守舊派就群起而攻之。王安石執(zhí)行周禮,自信準(zhǔn)確而沒有差錯,經(jīng)過極力爭辯后就放棄了。那些善于投機(jī)的小人卻圍了上來,曲意迎合他的政策。正派的人隱退了,詭詐的人得志,王安石沒有意識到這些,他被蒙蔽了。熙寧間排斥攻擊王安石的,大都是非議和誹謗,不以真正的道理服人,能平心靜氣評論的不過十分之一二,偏激的占到十分之八九。他們所說的話,上不能取信于神宗皇帝,下不能去除王安石所受的蒙蔽,反而堅定了他推進(jìn)新法的決心。新法的過錯,這些君子們也有份兒啊。元祐間的那些大臣,把新法一股腦兒全廢除了,難道他們沒有偏頗沒有成見嗎?古語說瑕不掩瑜,他們是把美玉整個拋棄了。古代的信史,直陳其事,是非善惡,無不展現(xiàn)出來,其鏡鑒和懲戒之意,為后世所信賴??墒牵绻麑θ说陌H評議加入了自己的好惡,事情就失去了真實面目,那些投機(jī)的小人就會借此泄私憤。
……
近代的學(xué)者,全是一種觀點(diǎn),聽不到不同聲音,古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早已不在。王安石世代住在臨川,被貶離開朝廷后遷居到金陵。宣和年間他的故居就已成為廢墟,鄉(xiāng)人上縣里反映,才在那上面立了祠。紹興初年還常對祠堂加以修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四十余年,如今僅剩殘垣斷壁,令觀者喟嘆不已?,F(xiàn)在到處都是神怪的祠堂,可是像王安石這樣杰出的人物,他的祠堂卻這么破敗,國人對他沒有表示足夠的敬意。這豈不是因為輿論的不公、人心的疑懼,才造成如此局面的嗎?(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