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在 松 江 在松江縣城內(nèi)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石經(jīng)幢,那是松 l 江歷史最悠久的古跡,現(xiàn)在人們走進松江第二小學的校園內(nèi),仍可以看到被鐵柵欄與花草嚴密保護著的這 父 個古代石雕。20世紀初,在這個被松江人稱為“石幢 親 的 子”的古跡周圍,有好幾個大宅院,西首那個院子的 :t 里 主人姓趙,名企昂,他就是我的曾祖父。他有三個兒 年 子和三個女兒,女兒們都已出嫁,我也不太清楚她們 時 光 的遭遇。他的大兒子名伯延,在南京高等??茖W校讀 書,排行第三的- JL子名仲益,在江南實習學堂讀礦 科,第三個兒子,排行第六,取名謙六,年齡尚小,還 未入學。兩個大的兒子均已成婚。大兒子,也就是我 的祖父,娶的是本地當官的沈家的小姐,名慕貞,能識 一些字。媳婦進門兩年后終于有孕了,一家人歡天喜 地地等待著小生命的出世。 1908年11月20日,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呱呱落 地,他是趙老太爺?shù)拈L房長孫,是趙家未來的繼承人。 他在長輩的期待中姍姍來遲,他對趙家來說有如璧玉 般珍貴,他終究來了,來到盼望他的親人們身邊。老 人給他取名“家璧”,并告訴兒子們,這一輩的繼出者 都要以“家”為名,以期能為這個家增光添彩。小名 按松江的習俗叫“璧官”,下人們稱呼他為“璧少爺”。 他,就是我的父親——趙家璧。 父親出生的這個院子很大,我雖然也出生在這個 他與書同壽·趙家壁 J父親與祖父趙伯延 父母在松江老宅 院子里,但不到兩歲,這個院子就被日本飛機炸毀了,對這個院子我已一 點印象都沒有了。聽哥哥說,院子的正門只有在結(jié)婚迎親和送葬出殯時 才開,平時總是緊緊地鎖著,大家都從側(cè)門通行。從側(cè)門走進去,要經(jīng)過 一條又長又暗的過道,里面常會有野狗出沒,哥哥說他小時候最怕從那 里走。大院內(nèi)曾祖父和他的三個兒子各有一套小院落。我們大房的院 落里有一幢二層的樓房,樓下分別是客廳、書房、飯廳等。樓上是祖母、 父母親、哥哥的房間和客房。在樓房后面和兩側(cè)是廚房、庫房和下人們 的房間。中間的空地有些花草樹木。二房和六房的院子和我們的差不 多,曾祖父的當然要大一些,那里還有賬房間,管家老牟在那里辦公???近河邊有一片自家的菜地和竹園,日常吃的蔬菜和竹筍是不必到市場上 去買的。竹園邊有水井、石桌、石凳,還有一段像“湘妃靠”那樣的建筑。 當年父母親曾坐在上面拍過一張照片。50年后,在大連,父親又看見相似 的建筑,便拉著母親,讓她擺出當年的姿勢,叫哥哥按下快門,拍了一張 照片?;氐缴虾:蟾赣H把新、老照片合放在一個相框中,掛在墻上,直至 最后……可見他對老宅、對他們初婚時在松江的那段歲月十分懷念。 我的曾祖父知書達理,善于治家理財,對維新改革也極熱衷,清朝末 年曾在家中開過新式小學。這事我是從原上海市副市長趙祖康那里聽說 的。大約是80年代末,我陪父親到華東醫(yī)院看病,順便去探望住在那里 的趙副市長。我去過兩次,每次趙副市長都對我說:“你的曾祖父很了不 2 祖母沈慕貞 起,那時他率先在松江開辦新式小學,我就 在他開的小學中念過書?!边€說:“你的祖父 叫大江(音似),你的叔祖父叫小江,我們是 同學?!睆尼t(yī)院出來我問父親:“趙祖康講的事,我怎么沒有聽你說過?” 父親說:“我不知道家里開過學校呀! 大江是你祖父的小名,小江是你叔 祖父的小名,這我是知道的?!被丶椅野堰@件事告訴母親后,母親才恍然 大悟,說:“我才結(jié)婚時,看到墻門間放著許多黑板,我想地主算賬要用這 么多黑板干什么。原來他還開過小學!” 在父親不滿兩歲時,我的祖父在學校感染白喉病,不治身亡。噩耗傳 來,舉家哀號,祖母更是悲痛欲絕,此時她已身懷六甲,不久就早產(chǎn),生下 一遺腹子。這嬰兒終因母親悲傷過度,神體俱傷而體質(zhì)虛弱,不久就夭 折了。從此祖母就將一生的希望都傾注在父親這棵獨苗的身上。她抱著 怕掉了,拉著怕丟了,飯要嚼碎了再給他吃,衣服要焐暖了再給他穿。珍 珠米 (玉米)、山芋和豆芽等她認為是不易消化的低等食物,是不能給兒 子吃的;魚有刺,太危險,當然也不能吃,肉也要斬碎了吃才好,因此肉 圓、肉燉蛋、蛋餃等,成為餐飲時的最佳選擇。這些菜也成了父親終身愛 吃的菜。 就在祖父伯延病死的同年,叔祖父仲益在江西萍鄉(xiāng)煤礦實習時也中 毒身亡。曾祖父一年中遭此兩番沉重的精神打擊,變得性情暴躁,動輒 怒罵、斥責,還常常動手打人。幼小的父親不諳世事,又活潑好動,首當 其沖,常遭打罵,稚嫩的心靈充滿著對祖父的恐懼與怨恨。他的母親和 嬸母20來歲,獨守空房,心里的苦楚,只能伴著眼淚往下咽。而公婆警惕 的眼光就像探頭一樣時時刻刻跟隨著她們,只要她們到門口一站,或到 他與書同壽·趙家璧 3父親與六叔謙六 河邊張望,污言穢語就會像臟水一般潑 得她們抬不起頭來。我的祖母只能抱 著兒子流淚,三叔婆沒生下一子半女, 安慰都得不到。眼看著三叔婆日益消瘦的身體,曾祖父也動了惻 .為她收養(yǎng)了一個女孩,取名家珍,期望孩子能使她恢復生活的樂 氣,但不久她還是離開了這個苦難的世界。后來,家珍姑姑成了 內(nèi)續(xù)弦唐氏的掌上明珠。 冗悶的家庭生活中,父親也試著尋求樂趣,那就是一條被喚作“阿 爭通農(nóng)家狗和一支竹制的長簫。父親告訴我,只要他吹起簫來,阿 眺舞??墒俏覜]有見過阿旺,也從來沒有聽過父親吹的簫聲。不 勾他當了父親,工作又忙,沒空吹,還是沒了阿旺,他不忍吹? 殺長到7歲時,曾祖父把他送到俞氏私塾去讀“四書五經(jīng)”。他不 l不認真去讀,兩年過去了,一無所獲。于是,又把他送到松江崇 小學。4年后,父親13歲,進了松江第一高等小學,在那里他遇到 致員——王者五,王老師下課后,常找這個學生談話,發(fā)現(xiàn)這個學 書,就把辦公室書櫥里幾包多年來塵封未動的《新青年》《、新潮》 苯地借給他看,還將當時的《學生雜志》《、小說月報》介紹給他讀。 此發(fā)現(xiàn),除了課本外,世界上還有許多書。這些書在他眼前展開 嶄新的又是朦朧的知識世界,從此他對書產(chǎn)生了感情,經(jīng)常到松 共圖書館去借書閱讀。當時,松江景賢女子中學侯紹裘校長請來 阼家、學者舉辦暑期講座,惲代英、陳望道、邵力子、楊賢江、沈雁 都到松江開課。父親也擠進去聽講座,雖然一知半解,卻對新文 了濃厚的興趣。 大約是在父親13歲那一年,他從學校圖書館一本《少年雜志》上不 經(jīng)意間看到一幅《愛麗思漫游奇境記》的廣告。廣告語中說:“歐美兒童 沒有一個不讀過,更沒有一個不喜歡它?!边@么好的書,他也想讀。于是, 他寫了一張明信片給在上海讀書的六叔,請他一定到商務(wù)書店去買一本 帶回來。周末拿到書,父親如饑似渴地馬上打開閱讀,第一篇是譯者序, 他讀了兩遍也不知所云,但其中“說來說去還是原書最好”那句話他是讀 懂了,還有最后那句話“翻譯的書也是原書附屬品,所以也不必看”他也 讀懂了。于是他把書的英文原名抄了下來,等六叔周末回家,要求他再 買一本原版的。六叔說他自不量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父親卻不以為 然:‘我有英漢字典,我13歲了,我能。”這本英文書,成了他第一本藏書。 也從它開始,引發(fā)了父親對西洋文學的興趣。他艱難地讀著這本書,他 覺得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苦悶比愛麗思更甚。他悟出:人必須要有一種超 脫現(xiàn)實生活的想象力,才能駕馭人生。 1923年是他在小學的最后半年,那年,他看到一本由松江人趙祖康 和錢江春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名為《彌灑》的月刊后,突發(fā)奇想:“我也要 編一本雜志。”于是,他邀請也愛好文學的同班同學夏俠等幾人一起籌劃 起來。老師得知后非常支持,熱情指導。不久,一份份油印的名為《茸 報》的刊物在同學中流傳起來。可惜,刊物因為發(fā)表對學校設(shè)施的批評 意見,不久就被校長勒令停刊了。這是他第一次涉足編輯工作。 寫于2007年5月 他與書同壽·趙家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