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姆比里說,他們當?shù)卦缇土鱾饕粭l消息,說中國人又回來了。如果是這樣,他就太高興了。
哈吉建議,如果中國人回來管理鐵路,一定要把住財務?!叭绻?shù)厝斯芾碡攧眨蜁鰡栴},鐵路也因此下滑?!痹谒劾铮袊耸侵档孟嘈诺?,替他保管工資的老劉就是代表?!叭绻蟿⒛弥业腻X回中國了,我也沒有任何憑據(jù)要回這些錢,但我就是相信他,愿意把錢交給他?!?/p>
馬奎塔說,如果中國人能回來管理這條鐵路,他非常想再次與中國人肩并肩地一起工作。“我身體很好,還能干得動!”在告別筆者的時候,馬奎塔用漢語反復地說著這句話。
筆者萬里迢迢,從北京舒適的家中來到這片狂野的土地,為的是尋找當年中國人和非洲人之間“手把手”、“肩并肩”的那段歷史。然而,筆者絕非僅僅是為了憑吊緬懷,更不是希望重復過去的故事。今天,我們中國人以投資者的姿態(tài)重新回到了非洲。有人說中國人是“新殖民主義”,這自然是攻訐。然而,我們靜下心來,也要捫心自問:我們變得比以前富有了之后,是否也滋生了居高臨下的殖民者心態(tài)?我們是否覺得非洲人臟、懶、笨,覺得他們一無是處,自己高人一等?我們是否已經(jīng)忘了自己作為半殖民地的歷史,忘記了平等待人的傳統(tǒng)?我們是否只顧自己賺錢,沒想過給所在地的人民留下物質和精神財富?
援建坦贊鐵路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工程——由于時代的變化,這種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恐怕也后無來者了。然而,一條坦贊鐵路,凝結了很多中國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應當傳承下來?!笆职咽帧薄ⅰ凹绮⒓纭辈皇莻髡f,而是真實的歷史。它應當像一面鏡子,警示今天赴非洲投資的中國人。只有相互尊重,“中國夢”和“非洲夢”才能攜手并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