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一》那個戲拍得很辛苦,前后折騰了8個多月。我后來想,他想要的就是我這種老實好欺負的樣子。有意思的是,這個戲在不少國家放映之后,反映還不錯。我美國的一個朋友某一天突然打電話對我說:“你居然和茱莉亞?羅伯茨并列哎!”細問之下才知道,當時日本有一個雜志選出了當年演技最好的演員排序前十名,我名列第7名,羅伯茨排在第8名。我想不到自己竟然跟世界一流演員排列在一起,哈哈。
當然,當演員這件事,我至今依然存疑,我覺得自己不會演戲,沒有任何把握。我很欣賞中國臺灣一個演員叫林美秀,她在第46屆中國臺灣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上獲得過電視電影女主角獎。她舞臺劇演得非常好,可以在舞臺上念完對白之后,一轉頭,眼淚靜靜滑落,我非常佩服她。
3.“有些老店,自有人情的美妙之處”——談短片《有家小店叫永久》
背景故事:這是臺灣導演集體亮相的短片合集《10+10》計劃中吳念真執(zhí)導的作品,《10+10》計劃是由金馬影展牽頭,其導演陣容有中國臺灣新電影時代的侯孝賢、吳念真、王童等人,有“后新電影”的陳國富、張作驥等人,最后是中青代的魏德圣、鄭有杰、鐘孟宏、陳駿霖等人。
《有家小店叫永久》講述的是,連老鄰居都去隔壁的7-11買飲料了,過溝鄉(xiāng)下的“永久”雜貨店生意冷冷清清,到底要不要把店給收了,老人和兒子用一個打賭來決定!該短片講的還是《這些人,那些事》里頭常見的小故事,呈現(xiàn)的是新與舊的沖突和內(nèi)心的篤定。
吳念真感言:臺灣地區(qū)的老式雜貨店逐漸被7-11打敗,幾近消亡。但是,前者的諸多優(yōu)勢與功能,后者永遠無法做到。比如,老式雜貨店里會提供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燒紙、樟腦丸等等。同時,這里可以賒賬,是街坊糾紛處理中心,八卦中心,甚至還是媒人成就姻緣之處……舊人情的美妙之處就在這里。而7-11店根本做不到這一點,比如,只要有人進店,門鈴一響,店員會本能地喊“歡迎光臨”,這種機械化的表達,讓人會覺得不誠懇,我比較討厭人與人相處的不誠懇。
三、作者手記
念真夜話,有笑有淚有溫暖
吳念真的講座定在晚上7點,而6點40分時,香港中文大學的邵逸夫堂門口,已經(jīng)排了一條蜿蜒的長龍,觀眾隊伍中除了學生,還有不少從各處趕來的上班族。我的好友深圳資深文藝青年周鳴聽說我要見吳念真,立刻將當天的工作推掉,跟我一起來到講座現(xiàn)場。年過花甲的吳念真的魅力,顯然超出我的想象。
講座現(xiàn)場座位不夠,大家圍攏著席地而坐,燈光與氣氛一樣溫柔。穿著白襯衫,背著雙肩包的吳念真,像個文藝中年,他一進場,就贏得掌聲一片。他滿頭白發(fā)的太太阿瑞坐在觀眾席間,被講到與她有關的往事,早已云淡風輕地含笑而過。
這是一場少見的溫暖的交流與傾聽。吳念真眼神單純,講話表情與動作都有點飛揚,不經(jīng)意還故意玩兩句粗口,但分外可人。這是一場極有魔力的分享,他動情地講述年少時遭遇的挫折,生活的艱難,他總結挫折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他講臺灣地區(qū)經(jīng)濟騰飛時期女工的命運,講她們消逝的無奈的青春……他讓現(xiàn)場的觀眾抽泣了,他讓我們知道,生活雖然不易但活著依然美好且有力量。他說自己很慶幸從來沒有當過官,一直做的是自己喜歡且有興趣的事情,所以他的敏感度與情感一直都在。他講兒子與他之間的父子情,講兒子對自己的調(diào)侃,講下一代人讓他疑惑的交往方式。等等。
他的童年往事,他的人生故事,他遇到的人與事,他筆下的主人公,在他平靜又流暢的講述中,讓身邊的觀眾,時而笑時而掉淚。讓這樣一個3月的夜晚,如此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