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登基的那一年,他的兒子已經(jīng)增加到了七人。老大朱標已經(jīng)十三歲,擱現(xiàn)在,手腳麻利的已經(jīng)在找女朋友,甚至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了。小四也已經(jīng)八歲,早應該上小學了。朱元璋在天下大事忙得差不多之后才覺得,是得給兒子們取名了。
從出生到八歲,朱棣都是跟著老爸輾轉于炮火之下,以當時的情況,就連朱元璋本人,也不敢相信最后取得天下的一定是自己。雖說幼教非常重要,但無論是朱棣的親媽還是王后馬大姐,恐怕也就只能管簡單地吃飽肚子哄睡覺,朱元璋更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
今天的孩子那是要多幸運有多幸運,他們才是真正的小皇帝。他們的父母會購買很多圖書和光碟來供他們學習,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參加鋼琴班、美術班、體育班,為培養(yǎng)孩子可以說是不惜代價。他們的投入不可謂不巨大,態(tài)度不可謂不端正,目標不可謂不長遠,但實際效果呢,還真是不好說。
而朱棣貴為皇子,學前教育卻幾乎是一片空白,沒辦法,那時候沒有這個條件。他的胎教,就是在娘肚子里時,不是聽江南的炮火,就是聽朱元璋的斥責;他的幼教,就是跟隨母親,看著軍隊一次次前進又撤退,在軍營里擔驚受怕;他的早教,就是耳濡目染朱元璋府內森嚴的等級,深深體會到生存的艱難、人心的險惡。
朱元璋打小就是個滑頭,他給地主放牛時,和幾個孩子為了吃牛肉,居然把一頭小牛當場擊斃,就地生火給烤了,吃完之后,把牛尾巴插在巖石上,硬說是牛自己鉆進去,出不來了。
朱棣比他老子幸運,并不用受多少苦,想吃個牛肉不是太難的事,但他也沒有父親這般自由,只能老老實實待在軍營里,不能亂跑亂動。盡管還不是皇帝,只是一個吳王,朱元璋在那些讀書人的慫恿下,已經(jīng)越來越講規(guī)矩、講排場了,即使遠離權力中心的小孩子,也能感受得出來。
在聽取了那幫讀書人的建議后,朱元璋給兒子們全取了木字旁的名字。老大朱標,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是朱棣的同母弟朱橚,老六朱楨,老七朱榑。
他們也是朱元璋后代中,唯一使用單字名的一代,因為老朱給子孫的名字都定好了,朱標的后代是“允炆遵祖訓,欽武大勝君,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而且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也是按金木水火土的順序排列的。
我不會穿越,不知道當時的情形,八歲的小朱棣會不會跑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激動地向天大喊:“我終于有名字啦!”
順便說一下,對了解明史很有幫助:朱棣后代的排名順序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立羽常,慈和怡伯促,簡靖迪前尊猷”。他的三個兒子,老大朱高熾,就是后來的明仁宗,老二是漢王朱高煦,老三趙王朱高燧,名字中有火,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最后一個字中有土。明朝的亡國之君明思宗崇禎皇帝,本名朱由檢,最后一個字中又有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