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漢靈帝駕崩。董卓為司空,掌握了朝中大權(quán)。一個再昏庸再殘暴再剛愎自用的統(tǒng)治者,只有稍微有點政治頭腦,就會搜羅一些人才為自己服務(wù),為自己添彩。他不會讓天下群英都陷于草萊,而讓奸佞、混子、馬屁精充斥朝廷。他想提高自己的人望,他想把自己打扮成梧桐那樣的佳木,會用各種手段招攬人才,否則光禿禿的一棵樹立在那里,一只鳳凰也無,豈不是向天下昭示他是一個無德無能無才的光桿司令嗎?當(dāng)理想遇到權(quán)力
董卓打上了蔡邕的主意。知為孽,才為累。生逢亂世的名士,名為大累??追蜃咏虒?dǎo)我們,不能處世、用世,則逃世、避世。可話好說,事難行。董卓初召蔡邕,蔡邕稱疾不就。董卓一見蔡邕裝病,不給面子,立即大怒,說:“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這哪里是招攬人才的態(tài)度?招攬人才,該如皇叔劉備三顧茅廬請臥龍先生出山,一派真心,一派小心,一派虛心外,加一派耐心?;⒗侵硕空髡俨嚏?,是恐嚇,是威逼,是刀架在脖子上的“唯才是用”。你一個不得志之人,我讓你來做官,你還拿捏上了,你不來,我“力能族人”,能夠滅你的九族,看你來不來?
蔡邕來了。董卓還算知道重視蔡邕的才學(xué),相待甚厚。蔡邕先后做過尚書、左中郎將等官職。初平元年,“從獻帝遷都長安,封高陽鄉(xiāng)侯”。蔡邕平時向董卓進言,董卓也多能聽從。不知這算是一種知遇之恩,還算是清幽古梅為保存族人染上了污濁之水,翩然白鶴在戰(zhàn)亂的年代被權(quán)勢威迫鉆進了腥臭的牢籠。
董卓被誅。蔡邕為避禍,最聰明的做法是逃往深山,修些“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之道”;次之還可閉門不出,閉門思過。你畢竟在奸佞董卓的手下得志過,不可再出風(fēng)頭?;蛘吒纱喾锤暌粨?,揭露董卓的罪行,痛哭流涕,說自己和董卓混在一起,是受蒙蔽,受欺騙;或者說自己那時服務(wù)于董卓,是曲線救漢。不管怎么說,托詞總會有的。脫干系的方法都是人想出來的,總不至于為董卓陪葬吧。所有這些蔡邕都沒有做,他反其道而行之,成了一個撫哭奸佞的吊客。
一次蔡邕在王允處提起董卓,為之慨嘆,大有追思緬懷、崇敬不舍之意。這可惹怒了王允。王允何樣人也,他“性剛棱疾惡”,“少好大節(jié),有志于功,常習(xí)誦經(jīng)傳,朝夕試騎射”。他的老鄉(xiāng)郭林宗一見他就說:“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雖然他也懼怕董卓的淫威,曾經(jīng)折節(jié)事之,但這是為了圖之。而他也說到做到,與呂布里應(yīng)外合,殺了董卓——沒有什么貂蟬,那是小說家為歷史加上的粉色。王允想,我殺了傾覆洪基的董卓,你倒在這里長吁短嘆的。他勃然大怒,斥責(zé)蔡邕說:“董卓,國之大賊,幾傾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忿,而懷其私遇,以忘大節(jié)!今天誅有罪,而反傷痛,豈不共為逆哉!”王允對蔡邕的指責(zé)也許是對的。不論蔡邕與董卓的私交如何,為國賊董卓之死傷悼終究是不合時宜的?!叭松幸鈿狻?,但蔡邕與董卓不會是意氣相投之人吧?也許他只是一個過于看重感情的人,不管對方是豺狼還是魔鬼,只要是待自己好,就不忍忘記。蔡邕的心太柔軟了,但他弄錯了對象;蔡邕的情感太真摯了,但他弄錯了地方。不過要說蔡邕為董卓之死嘆息幾聲,便是“共為逆哉”,也是扣大帽子,上綱上線,責(zé)人太過苛刻,不通情理。蔡邕在董卓手下做事時,所進之言皆為善言,并沒有為虎作倀,所作所為也均是彌縫漢朝將傾的大廈。王允哪里會細察這些。人生在世,做了三千好事,抵不住做了一件錯事。王允立即下令將蔡邕投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