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1年大選(6)

強權與鐵腕:普京傳 作者:安格斯·羅克斯伯勒


普京建立了一個傳統(tǒng)(梅德韋杰夫把它保持了下來),每次內閣會議開始時都會錄像,在電視新聞節(jié)目中轉播。顯然他認為這顯示了開放和民主。事實上,它意味著議政會議成了作秀。本來應該是不受打擾,在內閣的閉門會議上無所顧忌地討論棘手的問題,現在卻成了聽普京講話,至多是他和部長們裝腔作勢的對話。沒有哪個西方國家在電視上播出內閣會議的情形,誰也不期望有這樣的轉播,因為困難的決定只能在非公開的場合作出。所以,普京抓住“民主”的皮毛—把決策者搬上電視—把它變成了獨裁的工具。

2011年2月普京參觀第一頻道的演播室時暴露了自己對媒體自由的粗陋理解。他對記者們說:“我想所有部門的代表都必須上聯邦電視節(jié)目,介紹他們部門的工作,解釋那里的情形,使人民能聽那些官員親口說明他們的意圖和計劃。”乍看之下這個想法很開明。但俄羅斯電視缺少的不是對政府“意圖”和已然確定的“計劃”的“說明”,而是在計劃確定之前對政策進行有理有據的自由辯論。

然而,普京的制度盡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平等,它卻不像人們經常膚淺地說的“和蘇聯一樣”。2009年1月,普京在達沃斯對如何改革資本主義經濟發(fā)表議論后,前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嘲諷的評論給我的印象極深:“我很高興聽普京總理鼓吹自由企業(yè),我希望在他那兒能行得通?!?011年,《巴爾的摩太陽報》刊載了一篇關于俄羅斯人喜歡快餐店的文章,標題是:“同志,我們就是喜歡?!保ㄈ∽喳湲攧诘膹V告)同志!俄羅斯人彼此不稱同志已有20年了,但似乎過去的印記依然存在。

只要看看在莫斯科機場排隊準備舉家出國度假的興奮的人群,或參觀一下展出斯大林時代勞改營物品的古拉格博物館,或去劇院觀賞根據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伊凡·杰尼索維奇的一天》改編的話劇,或瀏覽一下俄羅斯的網站和博客,或哪怕只是在今天的莫斯科下飯館,逛商店,你就會知道俄羅斯已經完全變了。

本書即將完成時,我想引用曾任英國駐蘇聯大使的羅德里克·布雷斯韋特爵士的話。他對這個國家的感情和對它的人民的理解使他對俄羅斯的觀察別具慧眼?!捌站┑霓k法有許多缺陷,”他寫道,“但它使俄羅斯恢復了自尊,為將來的繁榮和改革奠定了基礎。在它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外人最好閉嘴,不要亂提建議。那些建議有時是傲慢的、侮辱性的,經常是不得要領或毫無幫助的?!?/p>

克林頓政府和布什政府恰恰沒有這樣做。正如本書所述事件表明的那樣,對于新冷戰(zhàn)的爆發(fā),可能美國和普京都有責任。前者麻木遲鈍,后者為追求恢復俄羅斯的自尊和地位這一合理目標不惜采取強硬蠻橫的手段。我們在本書中已經看到,雙方都落入了固定思考模式的窠臼,這種思考模式是植根于兩種意識形態(tài)爭奪世界統(tǒng)治地位的那個時代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沒有什么“俄羅斯意識形態(tài)”,而且爭取在世界事務中的發(fā)言權完全不同于蘇聯理念向全球擴張的野心。然而雙方都停留在冷戰(zhàn)思維中,仍然時有冷戰(zhàn)式的摩擦,結果是彼此劍拔弩張,而不是試著理解對方的憂懼。

俄羅斯的人民在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時期表示出對民主和自由的向往,但他們痛恨隨之而來的混亂。普京帶來了穩(wěn)定,卻限制了民主。俄羅斯人尚未找到一位能讓他們二者兼得的領導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