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陳伯達說的不是悄悄話,而是“當眾向彭德懷說”。聽見這話的,不只是彭德懷,而是“眾”人。
九天之后,事情急轉(zhuǎn)直下,如《彭德懷自述》:
7月23日上午,主席在大會上講話,從高度原則上批判了那封信,說它是一個右傾機會主義的綱領(lǐng),是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有目的的。并且指出我犯了軍閥主義、大國主義和幾次路線上的錯誤。聽了主席的講話,當時很難用言語形容出我沉重的心情?;氐阶∷院?,反復思索主席的講話,再衡量自己的主觀愿望與動機,怎么也是想不通。當時抵觸情緒很大。
也就在這天下午,發(fā)生了李銳所描述的一幕:陳伯達、吳冷西、田家英和他默默地沿山路漫步,默默地各自回去……
陳伯達處于提心吊膽之中。因為毛澤東對彭德懷的批判,調(diào)子很高,已經(jīng)把彭德懷與高崗、饒漱石相提并論,何況毛澤東在講話中,又提及了鄭州會議,提及政治經(jīng)濟學,甚至提及了人民公社的“發(fā)明之權(quán)”……陳伯達又一次處于岌岌可危的懸崖邊緣!
毛澤東的一句話,點穿了急轉(zhuǎn)彎的原因:“現(xiàn)在不是反‘左’而是反右……反了幾個月的‘左’傾,右傾必然出來!”
“理論家”顯然慢了一拍:在毛澤東反“左”時,他還在那里鼓吹“左”,所以挨批;這一回,毛澤東反右了,他又跟“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站在一起!
走筆至此,筆者愿為陳伯達拂去一樁“冤案”:在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曾秘密會晤前妻賀子珍。在流傳甚廣的“秘聞”中,傳說江青得知,迅速從杭州趕到廬山,而打電話向江青“告密”者,乃是陳伯達也!
使陳伯達蒙受此“冤”,原因有二:
其一,在“文革”初期,陳伯達是中央文革小組組長,而江青是第一副組長,常常一起在各種公眾場合出現(xiàn),給人以關(guān)系密切之感——盡管陳伯達與江青的關(guān)系在“文革”中非常緊張,這卻是外人莫知,更何況在1959年,陳伯達與江青并無太多交往。
其二,在陳伯達倒臺時,毛澤東所寫的《我的一點意見》中,有一句話:“據(jù)他自己說,上山幾天就下山了,也不知道他為了什么原因下山,下山之后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北M管毛澤東說的是第二次廬山會議討論工業(yè)七十條的時候,并不是1959年第一次廬山會議,但是,卻被誤傳為陳伯達偷偷下山,給江青“通風報信”去了!
常言道:“事出有因。”陳伯達蒙“冤”,也有“因”。
毛澤東囑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的夫人水靜和弟媳、毛澤民夫人朱旦華前往南昌,把賀子珍秘密地接上廬山。毛澤東與賀子珍見面后,原說好第二天還要見面,但是第二天賀子珍突然被送下山,從此再也沒有見到毛澤東。
急急把賀子珍送下山,本來是毛澤東自己的決定,因為他發(fā)現(xiàn)賀子珍談話時常常語無倫次,所以打消了再見面的打算。
但是,賀子珍卻并不知道是毛澤東自己的決定,卻按照自己的“邏輯”推測,一定是江青知道了此事,趕上山來!
江青究竟是怎么知道的呢?這連賀子珍自己也說不清楚。
后來,在陳伯達倒臺時,賀子珍在聽傳達中共中央文件,聽見毛澤東的《我的一點意見》中那句話,一下子以為找到了答案:哦,是陳伯達“告密”!
這一“秘聞”經(jīng)過各種“紀實文學”渲染,便仿佛真有其事。
實際上,江青當時并不在杭州,而在北戴河。
毛澤東會晤賀子珍是極為秘密的,知情面極小,江青并不知道這一“秘密”。所以,不僅當時江青沒有趕上廬山,而且直至她被拘捕之前,也不知道此事。
在江青倒臺之后,賀子珍重新露面,當選全國政協(xié)委員。賀子珍在記者面前說起往事,于是,“毛賀”廬山會面才廣為人知。
正因為這樣,所謂陳伯達向江青“告密”,純屬子虛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