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吹詔書未拜相
吏部侍郎衛(wèi)次公,早就有正直清廉的聲譽,唐憲宗很久以來就想任命他為宰相。一天夜晚忽然召來翰林學(xué)士王涯起草任命衛(wèi)次公為宰相的詔書,其中有兩句褒贊的話是:“雞樹(中書省)之徒老風(fēng)煙,鳳池(宰相)之空淹歲月。”第二天早晨將要宣布詔書時,突然吹來一陣風(fēng),把書寫詔書的白麻紙刮走了,左右的人想接但沒有接住。這時憲宗也改變了主意,命令太監(jiān)停止宣發(fā)詔書,囑咐說:“如果詔書已經(jīng)發(fā)下去了,就繼續(xù)辦理執(zhí)行;如果還沒有發(fā)出,就停止辦理。”由于這個原因,衛(wèi)次公沒能當上宰相,官終于淮南節(jié)度使。
苦命的李賀
“鬼才”詩人李賀,是唐代皇族的后裔,才華橫溢,幼有詩名。但是因為他父親的名諱,不能參加進士考試。他父親叫李晉肅,晉與“進”同音,避諱不應(yīng)進士科試。韓愈為此憤憤不平,專門寫了《諱辯》,力促李賀去應(yīng)試;但李賀迫于社會壓力,終于未去應(yīng)試,郁郁而終,死時年僅二十七歲。死了之后,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禮部侍郎李藩很欣賞李賀的詩歌,收集他的作品,準備為他編輯詩集,但因事務(wù)繁雜,一時難以集成。后來知道李賀有個表兄,從小與李賀同窗研讀,便托他搜集散逸在外的李賀詩篇。那人恭恭敬敬地答應(yīng)了,還建議說:“我清楚地記得表弟所作的詩歌,也常見他多次修改詩稿,請把您搜集的詩卷給我看一下,以便糾正其中的錯誤。”李藩很高興,把詩卷全給了他。此后一年多,一直見不到那人的蹤跡。李藩心生疑竇,派人把他找來,怒沖沖地問:“詩集輯補完了沒有?”那人卻說:“我與李賀是表兄弟,從小在一起長大,我恨他目中無人,一直想報復(fù)他,苦于沒有機會。這次,我把你交給我的詩歌,連同我這兒舊有的李賀作品,全都扔到糞坑里啦!”李藩怒火萬丈,喝令他滾出去,為此憂憤悔恨了好長時間。因為這起“意外事件”,李賀的作品流傳于世的很少。
座主惜才
鄭州滎陽(今屬河南)人閻濟美,大歷八年(773)春天科考落榜,將要離開長安時,獻給主考官張謂一首六韻詩(五言排律,六聯(lián)十二句),訴說自己懷才不遇的痛苦。張謂讀后,問他落榜的原因,閻濟美如實相告,張謂深感有遺落人才的缺憾,便感嘆說:“你所贈的六韻詩,以后必定會產(chǎn)生效果的。”
第二年,閻濟美再次來參加考試,主考官還是張謂??纪?ldquo;雜文”(詩賦各一)之后,接著考帖經(jīng),閻濟美辭謝說不能背誦經(jīng)文。張謂說:“按照進士科考的舊例,也允許以作詩代替帖經(jīng)。”于是“法外開恩”,出了一道《天津橋望洛城殘雪》的詩題。閻濟美作詩說:“新霽洛城端,千家積雪寒。未收清紫色,偏向上陽殘。”詩還沒有作完,天色已晚了,張謂說:“先把寫好的這些交上來吧。”交卷后,張謂大加贊賞,立即唱名通過。另一位考生盧景莊對此不大滿意,挑毛病對閻濟美說:“你前一場考《蠟日祈天宗賦》,用魯丘(孔子)對仗衛(wèi)賜,衛(wèi)賜是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你卻將‘賜’字寫成‘駟’字,寫錯了。”閻濟美無話可說,后悔莫及。第二天,張謂召集眾考生說:“這次考試天氣寒冷,時間又很緊,各位的文卷字跡比較潦草,還不能呈送丞相,請重新謄寫送交。”等閻濟美索取到卷子后,見“駟”字上頭打了一個紅點,立即就明白了張謂讓重謄試卷的用意。經(jīng)過這番煞費苦心的關(guān)照,閻濟美考中了進士,到張謂府上來拜謝。張謂十分客氣地對他說:“去年春天我遺落了人才,你贈給我的六韻詩,我一時一刻也不敢忘記。幸好這次實現(xiàn)了我選賢授能的夙愿?。?rdquo;
呂渭的尷尬
舉子科考不易,主考官的日子也不好過。進士出身的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呂渭,累官為禮部侍郎,在他主持科考的時候,就曾遇到過三次尷尬的事情。
中書省有一棵柳樹,唐德宗建中(780—782)末年枯死了,但是興元元年(784)德宗皇帝車駕還京后,這棵樹又神奇般地發(fā)芽吐綠了。人們覺得吉祥,便稱它為“瑞柳”。恰巧這一年呂渭主持進士考試,正為出試題而絞盡腦汁,一天散步到中書省,抬眼看到那棵柳樹,豁然頓悟,當即決定考試的題目為《瑞柳》。本來是想討好皇上,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皇上討厭這半死不活的柳樹,并因此討厭這道試題,也就因此而討厭呂渭了。
后來的科選中,發(fā)生了一件事,讓皇帝終于找到了整治呂渭的借口。戶部侍郎裴延齡的兒子裴操,文詞平庸,但呂渭看在他老爹的份兒上,“力排眾議”,硬是選定裴操中了進士。消息傳出,輿論嘩然,人們指責(zé)呂渭受了裴家的請托,辦事有失公允。呂渭堅決不認賬,說你們有什么證據(jù)證明我受人請托?說來也巧,這天呂渭上朝時,匆忙中把裴延齡寫給他的書信丟在路上了,被人揀到,告了上去。這下證據(jù)確鑿,皇帝是“舊仇新恨”一起算,把他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
不幾年呂渭回京復(fù)職,于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再典科選。這一年才子云集,而送錢送禮托關(guān)系走門子的也很多。按理當擇優(yōu)錄取,可是那些“關(guān)系戶”又該怎么辦呢?錄取的名額有限,左思右想也拿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以至于遲遲不能發(fā)第一榜。憂愁痛苦的呂渭無計可施,便寫詩給前任主考官,詩中說:“獨坐貢闈里,愁多芳草生。仙翁昨日事,應(yīng)見此時情。”身為主考官卻愁人才多,真是咄咄怪事。
龍虎榜
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已經(jīng)知名文壇的歐陽詹、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等人,同時科舉登第,他們都是天下俊杰之士,時稱“龍虎榜”。
龍虎榜后來也用以稱一時名士同登一榜。“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科舉時代所羨稱的就是“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出入鳳凰池上客,往來龍虎榜中人”。
不為狀元負至交
長慶年間(821—824),宰相王起第二次當主考官,決意錄取白敏中(白居易的族叔)為狀元,但是又不滿意他同賀拔惎交往密切,因為賀拔惎有文才但狂放無羈。于是王起私下讓親信把這個意思轉(zhuǎn)告白敏中,希望白敏中斷絕與賀拔惎的交往。親信把這話傳給白敏中,白敏中欣然答應(yīng):“謹遵教誨。”不久,賀拔惎登門拜訪白敏中,白敏中的仆人謊稱白敏中出門不在家。賀拔惎等了很長時間,無言而去。白敏中憋不住了,立即跑出屋來,連聲招呼仆人把賀拔惎喊了回來,將事情的原委如實相告,然后說:“不就一個進士嘛,哪個門路走不通,怎么能對不起至交好友?”于是兩人舉杯歡飲,醉后在室外曬著太陽呼呼大睡。王起的親信看到這個情形,發(fā)怒而去,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王起,并且說讓他們絕交看來是絕對不可能的。王起說:“我本來只想錄取白敏中,現(xiàn)在應(yīng)該再同時錄取賀拔惎了!”
白敏中進士及第后,官至宰相。他想招進士侯溫為女婿,這個念頭已萌動好長時間了,但夫人盧氏說:“您身為宰相,愿意當我家女婿的人很多啊,干嗎選姓侯的呢?自己姓白,再以侯家的兒子為女婿,必定會被別人叫做‘侯白’!”侯白是隋朝時期的滑稽人物,在士大夫看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丑,因此白敏中便打消了招侯溫為婿的念頭。
一曲菱歌抵萬金
越州(今浙江紹興)人朱慶馀,詩擅五律七絕,深得水部郎中張籍的賞識,二人為知音朋友。張籍已享有盛名,為了提攜朱慶馀考上進士,便要來了朱慶馀新創(chuàng)作的詩歌數(shù)卷,吟誦修改之后,選出了26首。張籍把這26首詩歌放在懷里,逢人便拿出來加以贊揚。經(jīng)過這番“包裝宣傳”,詩壇政界的顯人名士,無不競相抄錄吟誦朱慶馀的詩歌,因而聲譽鵲起,名聲大振。
寶歷二年(826),朱慶馀參加科考,雖然輿論看好,但究竟能否考上,心里仍忐忑不安,便寫了一首七絕《閨意》獻給張籍,詩中說:“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這首詩通篇用比喻的方式婉轉(zhuǎn)地表情達意,自比為新婦,以夫婿喻張籍,舅姑(公婆)喻主考官,向張籍探詢自己的詩作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口味,也就是能否考上。張籍理解朱慶馀的心情,為了鼓勵他,隨即回贈了一首《酬朱慶馀》:“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抵萬金。”詩歌也通篇作比,因為朱慶馀是越州人,所以把他比作采菱的越女,顯得尤為貼切;張籍用詩歌告訴朱慶馀:你的詩“艷冠群芳”,放心去考吧,一定能考上!朱慶馀的贈詩巧,張籍的答詩妙,珠聯(lián)璧合,而且結(jié)果也很好——朱慶馀當年果然考中了進士。
丟人現(xiàn)眼的剽竊者
進士李播,詩歌清綺絢麗,與白居易、劉禹錫、杜牧有唱和。他在蘄州(今湖北蘄春)任刺史的時候,一次一個姓李的自稱舉子的人來拜謁。趕上李播病了,讓兒子代為接見。舉子獻上詩卷,李播的兒子一看,竟然都是李播的詩作。等舉子走后,便把詩卷呈給李播,李播吃驚地說:“這是我參加科考之前所作的行卷,只是換了名字罷了。”第二天,李播還是讓兒子出面,把那舉子叫來,問道:“奉父親大人的咨問,這詩卷真的是秀才自己寫的嗎?”舉子一聽,臉色變了,但口氣不變:“這是我平生苦心所著的,沒有假。”李播的兒子見他不肯承認,便說:“這是我父親科考時的行卷,連紙張和筆跡都沒有改變,秀才你也就別撒謊了吧!”舉子慌忙說:“剛才我確實說謊了。二十年前,我在京師書攤上花百錢買了這詩卷,殊不知原來是令尊大人的佳作,鄙人不勝惶恐。”
李播的兒子把情況告訴了父親,李播笑道:“此人是個無能之輩罷了,又何必怪他呢!饑餓窮困到這種地步,確實也很可憐。”于是讓兒子把那個舉子接到家中,厚加招待。幾天后,舉子要到別處去,請求告辭,李播贈送了一些絲綢布帛。臨走的那一天,李播才親自接見了舉子,舉子拜謝之后,又說:“我拿著大人的煌煌詩卷,漫游江淮已二十多年了?,F(xiàn)在想繼續(xù)收藏,可以嗎?希望大人的大作能光揚我的旅程。”李播說:“這乃是我從前未成名時的習(xí)作?,F(xiàn)在我年紀大了,身為郡守,留它也沒用處,送給你就是了。”舉子也沒有愧色,立即就把詩卷放進了衣袖中。李播又問:“秀才現(xiàn)在打算到哪里去?”舉子回答:“想去江陵(今屬湖北),拜見表伯叔盧尚書。”李播說:“你表伯叔擔(dān)任什么官職?”舉子說:“荊南節(jié)度使。”李播又問:“叫什么名字?”回答說:“盧弘宣。”李播聽了,拍手大笑道:“秀才又錯了!荊門盧尚書,是我的親表伯叔。”那舉子又驚又羞,可是仍然厚著臉皮請求說:“如果確實是這樣,那就把這層親戚關(guān)系一同借送給我算了。”舉子走后,李播嘆道:“世上竟有這樣的人!”
二十八字中進士
元和十三年(818),章孝標應(yīng)試落第。當時許多落第人都寫詩諷刺考官,唯獨章孝標一個人作了一首《歸燕》詩,留給了侍郎庾承宣。詩曰:“舊累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歸。連云大廈無棲處,更望誰家門戶飛。”詩里沒有怨天尤人的意思,只有懷才不遇的愁苦和彷徨。庾承宣收到他的詩作,反復(fù)吟誦,遺憾沒有取中這樣有才華的人,打算到秋試的時候,一定舉薦他。湊巧下一次科考,庾承宣再次擔(dān)任主考官,章孝標順利及第。讀書人都熱議此事,互相鼓勵說:只要二十八字就能考中進士,功名之路是可以走的??!章孝標及第后,志得意滿,寄詩淮南節(jié)度使李紳說:“及第全勝十改官,金鞍鍍了出長安。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李紳覺得章孝標考了那么多年才考上,不值得驕傲,便立即回詩答道:“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溫憲是溫庭筠的兒子。唐僖宗、唐昭宗時,溫憲參加科舉,趕上鄭延昌為主考官。溫庭筠慣于傲視并辱罵朝官,詩文大多諷刺時政,鄭延昌懷恨在心,便故意壓抑溫憲而未予錄取。溫憲落第后,在崇慶寺的墻壁上題寫了一首絕句:“十口溝隍(溝壑)待一身,半年千里絶音塵。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后來鄭延昌升官為宰相,一次到崇慶寺上香,看到了這首詩,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晚上回到家里,把近期將要擔(dān)任主考官的趙崇叫來,對他說:“過去我當主考時,因為溫憲是溫庭筠的兒子,極為憤怒而記恨他。今天看到他的一首絕句,令人憐憫。希望你這次不要漏下他。”溫憲因此考上了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