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竄起之時,一位老同學前來投靠,名字叫劉備。劉備的祖先可以上溯到西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可是傳到十四代之后,劉備只能跟著寡母織席販履糊口。
劉備相貌不俗:身高七尺五寸(約一米七二左右),雙臂下垂時能超過膝蓋,而且耳朵超大,扭頭可以看見自己耳垂。
雖然家境清貧,劉備卻從小就有大志。自家籬內有一棵桑樹,高五丈余,樹形如一座車蓋(漢制封侯以上才有車蓋),行人都說“此地必出貴人”。劉備對親族小朋友說:“我將來的車乘,一定要像這棵樹一樣,車蓋上并以羽毛裝飾?!庇疠嵘w車,那可是皇帝儀仗。劉備的叔父劉子敬斥責他:“小孩子不要亂講話,那可是滿門抄斬的罪名!”
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去洛陽游學,拜在盧植門下,同學當中就有公孫瓚。公孫瓚威名大噪時,劉備前往投靠。公孫瓚命他隨田楷奪取青州(今山東青州市一帶),成功后,田楷任青州刺史,劉備任平原相(今山東德州市一帶,平原相為縣長級)。
劉備任命兩位從小一同長大的哥兒們關羽、張飛為平原國的別部司馬,統(tǒng)領軍隊。劉備從小就會拉幫結派,而關張二人會幫他“御侮”,也就是說,劉備是少年幫派的頭腦,關羽、張飛則是肌肉棒子。
三國演義寫“桃園三結義”其實有所本,三國志記載:劉備跟關張二人“寢則同,恩若兄弟”。而關張二人在人多場合,總是站在劉備身后,有時站一整天。后來追隨劉備歷盡艱險,歷史上像這樣的君臣關系,絕無僅有。
當時公孫瓚手下還有一位英雄人物趙云,率領本郡(常山)民兵投奔公孫瓚,常山屬冀州,公孫瓚問趙云:“為什么不歸附袁紹?”趙云說:“天下沸騰,人民痛苦如倒懸。冀州人士盼望的是仁政,而不是輕視袁紹而趨附將軍。”很可能,趙云屬于前述看不慣袁紹詐取冀州的人士之一。
劉備對趙云至為欽佩,傾心結交,因此,趙云也去到平原國,為劉備統(tǒng)領騎兵。
你沒讀到的三國
劉備成功靠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云,是嗎?是,不錯。但若不是寡母自己織草鞋、草席為生,還送他去洛陽游學,劉備哪有往后的機會呢?
劉備去到洛陽,進入當代大儒鄭玄門下,與公孫瓚等人為友?;剡^頭來看,劉備到洛陽游學,對他后來事業(yè)有幫助的,不是學識,而是人脈。
【原典再現】
先主少時,與宗中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笔甯缸泳粗^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