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危險的誘惑 (1)

榮氏百年 作者:杜博奇


2011年5月,澳元對美元匯率沖向1∶1.1點位,刷新1983年澳大利亞實行匯率自由浮動制以來的最高紀錄,此后雖小幅回落,但仍低于1∶1關口。澳元走強已成不爭事實,“瘋狂的澳元”儼然成為國際匯率市場的一朵奇葩,吸引投資客、國家炒家和投資機構的狂熱追逐。

目睹此景,昔日大陸首富榮智健不知將作何感想。眾所周知,榮氏當初從中信泰富(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泰富)倉皇退位,與投資澳元巨虧不無關聯(lián)。

歷史之河平靜流淌,距離現(xiàn)實越近的回憶,越能襯托世事的蒼涼詭異。反顧之下,感慨諸多,唏噓萬千。

時間回溯,全球突然出現(xiàn)一股資源緊缺潮流,鐵礦石價格節(jié)節(jié)攀高。榮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在鐵礦石大國澳大利亞西部擁有一個名為“SINOIRON”的鐵礦項目,總投資約42億美元,為西澳之最。由于采礦設備、供應品和人工成本等都需以澳元方式結算,客觀上對澳元存在巨大需求。據(jù)估算,除已投入的16億澳元,中信泰富之后25年每年運營開支至少10億澳元。

國際貿(mào)易不同幣種之間的兌換時常有之,而且極易受匯率波動影響,為降低交易風險,通常需要進行外匯套期保值。中信泰富情況尤其復雜,身處香港,面對國際與內(nèi)地市場,僅鐵礦石項目便涉及人民幣、港元、美元和澳元四種幣種。因此,其進行澳元套期保值無可厚非。

況且,受資源緊缺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揚,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成為國際貿(mào)易的受益者。澳元持續(xù)走強,形勢一片大好。2008年6月,澳元兌美元匯率為0.9434,突破歷史最高點。

當時,對于中信泰富來說,無論從哪方面看,看漲澳元都有利可圖。因此,部分投資機構開始游說中信泰富。2008年7月16日,中信泰富與匯豐、渣打、花旗等13家銀行簽署16份“累計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約定每月以0.87∶1的匯率用美元兌換澳元,直至2010年10月。

實際上這些合約均有“對賭”色彩。簡單地講,若澳元升值,匯率高于0.87時,中信泰富將賺取大量外匯;而如果澳元貶值,匯率低于0.87,中信泰富將損失外匯差價,還必須以0.87的匯率持續(xù)買入澳元,直至合約到期,因此也將承擔更多的投資損失。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合約還包含一層隱晦的看跌期權,即當匯率低于0.87時,中信泰富必須買入雙倍的澳元??梢哉J為,贏利是單倍的,虧損則是雙倍的,風險與收益嚴重失衡。

似乎中信泰富高層對澳元升值充滿信心。西澳鐵礦項目所需不過20億澳元,而與國際銀行簽署的外匯買賣合約總價高達90多億澳元,大大超出實際需要。業(yè)界人士認為,中信泰富此舉投機炒賣意味十足,單純的“套期保值減少澳元匯率風險”之說難以站住腳跟。

1978年榮智健便奔赴香港,亦曾到美國創(chuàng)業(yè),縱橫資本市場30年,對游戲規(guī)則絕不陌生,理應知道“對賭”后果。賭贏了,一本萬利;賭輸了,身敗名裂。他向來“眼光準、出手狠、脫手快”,做投資尚未有失手先例,如此大手筆炒匯,似乎認準了澳元必將升值。

現(xiàn)實的神奇之處在于往往向預期的反方向發(fā)展。期待越多,失望越多;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簽署合約兩個月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為抵御金融危機,澳大利亞中央銀行密集降息,致使澳元暴跌,當年10月澳元對美元匯率跌至0.6011。中信泰富虧損已成事實。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首次公開承認炒匯虧損,截至2008年10月17日,投資澳元實際虧損8.077億港元,按照已生效的外匯交易合約計算,賬面浮虧147億港元,累計虧損將達155億港元。以此計算,中信泰富成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香港交易所(簡稱港交所)中資績優(yōu)股公司虧損最大的。從天堂跌落地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