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坤 ,字厚齋 ,景城紀氏十世祖 。明廩膳生。生于明隆慶 四年 ,卒于崇禎十 五年 ,享年七十二歲。 紀坤生活的時代 ,正是明朝走向衰亡的時代。在政治上 ,明王朝在經(jīng)過了 近二百年的封建統(tǒng)治后,已變得越來越黑暗腐朽,訛言朋興,群相仇敵,朝廷內(nèi) 部矛盾加劇。萬歷以后 ,朝廷士大夫更是不重名節(jié) ,趨炎附勢,以至閹黨專權(quán) , 他們結(jié)黨營私,剪除異己,迫害忠良,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駭人聽聞的慘案。經(jīng) 濟上也迅速的衰退,由于政治的黑暗而帶來的土地兼并之風極盛,大量的農(nóng)民 失去土地。加上當時的天災(zāi),糧食產(chǎn)量急劇下降,而苛稅卻 日益繁重 ,人民處于 。 水深火熱之中,被迫起義反抗 ,整個 國家處于一片混亂之 中。而此時,在北方 , 在長城以外 ,一個新興的民族正在崛起,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領(lǐng)導下 ,已實現(xiàn) 了女真各部的大統(tǒng)一和東北地區(qū)的統(tǒng)一 ,促成女真——滿洲的民族大統(tǒng)一。經(jīng) 過了多年的休養(yǎng)生息,到了崇禎時期 ,他們已經(jīng)有能力與大明王朝抗衡 ,正在覬 覦著整個大明的江山。這時的明王朝內(nèi)憂外患,像一個將傾的大廈 ,已搖搖欲 墜。紀坤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動蕩紛亂的時代。 紀坤是一個志向高遠的人。生活在這樣一個亂世,他從小就立志要報效國 家,有所作為。因此,他發(fā)奮讀書,結(jié)交名士,銳意進取,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取 得功名,成為國家棟梁之材。所謂“少有經(jīng)世之志,談兵說劍,恒從諸豪俠游,然 不欲以他途進”。(紀容舒《花王閣剩稿》跋語)他作詩以言志“:挾策干諸侯,游 士吾所賤。”《( 送景星赴鄉(xiāng)試》)然而,事與愿違,考場上他每每失利,屢考不中, 直到六十四歲還奔波于科場,最終沒能跨進仕途的門檻來一展宏圖,沒能實現(xiàn) 自己的抱負,以一介書生,落魄一生。晚年息意逃禪 ,隱處田間。 紀坤作為一個士子,關(guān)注國家大事 ,心系百姓疾苦。雖然他一生志不得伸, 但他卻關(guān)心國家,憂國憂民,國家的興衰存亡時時牽動著他那顆滾燙的心。 明朝末年,邊疆戰(zhàn)事頻繁 ,已危及整個 明王朝的政權(quán),邊疆的安寧牽動人 心。朝廷也曾派出不少有才能的將領(lǐng)鎮(zhèn)守邊陲,但由于朝廷內(nèi)部矛盾重重,相 互傾軋,這些遠離朝廷的將領(lǐng)往往又不得善終,不是被罷免就是被治罪。一代 將相孫承宗就曾兩度被起用,又兩度被罷免。當紀坤得知孫承宗被罷免歸家的 消息時,寫下了《聞孫閣部罷歸》“:岌岌寧前戍,朝朝起戰(zhàn)云。如何大丞相,翻作 國家命運前途的擔憂。老友董天士死后,他充滿感情地 其中寫道“:事事知心自古難,平生二老對相看。飛來遺 蓋棺。”可見二人之情重。他與在朝廷做官的同鄉(xiāng)高斗南在一起,談?wù)摰氖菄? 幫 大事“:是非輕輻總難知,青史從來尚異詞。莊叟久持齊物論,章悖任上黨人碑。 廟堂公議寧恩怨 ,草野傳聞漫信疑。千古興衰觀大局 ,且來把酒慶明時。”(《與 高斗南夜話》)他與無相上人是好朋友,平時談?wù)摲鸬婪浅M稒C,無相上人游華 山,死于亂兵 ,得知消息 ,紀坤無奈地寫道 “:出世猶難免 ,彌傷住世心。乾坤無 地隱,兵火人山深。一笑忘相約,三生恐莫尋。亂離師已厭 ,震旦肯重臨。”(《聞 無相上人游華山已沒于兵》)反映了當時國家的動蕩 ,百姓的災(zāi)難 ,競連L 個與 世無爭的僧人也容納不下。這些動人的詩句和從中表達出來的思想 ,正讓人們 從紀坤身上看到了傳統(tǒng)儒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錚錚風骨。這種風骨也可 用他題《天士齋壁畫著色竹數(shù)竿因書其側(cè)》來做結(jié),詩云“:董生瘦如竹,疏野亦 相 肖。壁上翠瑯開 ,只如 自寫照。東坡墨君堂,畫意不畫貌。變?yōu)橹珗D,頗亦 天機到。北地此君稀 ,瞥見忽一笑 。爾我與畫三 ,相對且兀傲 。” 紀坤晚年歸隱鄉(xiāng)里,自傷文章無用,像牡丹花一樣華而不實,遂將居所取名 “花王閣”。他將平生感遇,托之于詩 ,親手編成六卷詩稿 ,后毀于兵燹戰(zhàn)亂之 中。順治年間,其妻翻檢什物,在 自家地窖的破書箱里找出一捆紀坤手寫的殘 稿 ,字跡潦草 ,難以辨認。紀坤的兒子紀鈺找到當時居住在獻縣擅長草書的五 公山人王余佑仔細辨認 ,整理出一百多首詩,取名《花王閣剩稿》,藏于家中。乾 隆九年,他的曾孫、紀曉嵐的父親紀容舒作跋語一篇。后收入《四庫全書總目》。 參考資料《明史》《民國獻縣志》《花王閣剩稿》《閱微草堂筆記》《景城 紀氏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