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刻痕(3)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 作者:席慕蓉


那一天,更讓我喜出望外的是薩拉烏素河。

原來,我從書冊的文字里得到的印象,這應(yīng)該已是一條瀕臨干涸枯竭的河流了。在文字里,關(guān)于薩拉烏素河的介紹,除了“遺址”“化石”“骨骸”等等以外,就是什么“放射性碳素”“鈾系法”等等作為斷代依據(jù)的科學(xué)名詞,總讓我以為,這里和許多書本上呈現(xiàn)的考古現(xiàn)場的圖片一樣,在河岸和河床上都遍布著碎裂的巖塊、無止無盡的黃沙,景象荒涼已極。

但是,二○○七年的八月十六日,我所見到的薩拉烏素河卻和自己的想象完全相反。

當(dāng)然,最初從大溝灣的上方俯瞰之時,是有些荒涼的感覺。雖然也有綠色植被,但是巖塊與沙土也占了很大的面積。不過,再往峽谷下方行去,走到一條擁有許多泉眼的源流之時,我所見到的薩拉烏素河就是一條生意盎然、綠意盎然的河流了。

海日汗,這是從多少年前流到現(xiàn)在還沒有枯竭的泉眼,從多少年前活到現(xiàn)在還沒有老去的河流,水聲如傳說里一般的琮琤悅耳,河岸上芳草鮮美,林木蒼翠。海日汗,這是神話仙境在我眼前顯現(xiàn)的真實版本??!

可惜在此只能給你看一兩張相片而已,不能完整傳達(dá)那種讓我萬分驚喜的美麗和親切。

是的,海日汗,我說的是“親切”。

我終于來到在書冊里翻尋過無數(shù)次的薩拉烏素河的河邊了,驚喜過后,心中涌出的卻是一種無邊的安靜與滿足,好像在我周遭的景物,包括河面上每一寸細(xì)碎的波光,河岸上每一株小草的柔嫩多汁,林間每一陣微風(fēng)穿過之后葉片的顫動,所有的光影、色面與線條的變幻,都在同時緩慢而又銳利地進(jìn)入了我的身心,仿佛是輕輕的觸動,卻又留下了極為繁復(fù)與細(xì)微的刻痕……一切似曾相識。

海日汗,我想,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刻痕,一日復(fù)一日地讓我逐漸長成為一個我所希望能成為的人──

一個不再迷路的回家的人。

夜已深了,今天就寫到這里。

祝福。

慕蓉 2008年2月8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