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14歲,第一次參加湘陰縣試(又叫童子試),名列第一,旗開得勝。第二年五月去長沙應府試,其成績?nèi)跃邮孜唬緛泶蛩銓⑺螢楣谲?,只因被錄取者中有一位年事已高,為照顧老者,發(fā)榜時將左宗棠抑為第二。為此,知府張錫謙特別召見了他,以示鼓勵。此刻的左宗棠,真是躊躇滿志,春風得意。
院試按例是由皇上親自派遣學政(俗名學臺)到省去主持考試(這是以縣為單位的考試,及格才算是正式秀才)。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準備沖擊院試的時候,卻從新化意外地傳來母親余氏亡故的消息!母親這一死,不但從情感上給了左宗棠一個沉重的打擊,更重要的是,依照清朝例律,丁憂期間,除非有皇上手諭,否則任何人不得參加公共事務和政界活動,必須守制三年。這就是說,左宗棠要想再在考場一搏,須等三年之后了。誰知造化弄人,事情并不那么簡單——母喪之后,父親左觀瀾傷心過度沒過多久便也一病不起,追隨老妻去了。如此一來,左宗棠赴考的日子就推到了六年以后,而且,他成了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兒。
這個時期,隨著清王朝的衰落,程朱理學日益暴露出它的空談義理、迂闊空疏的流弊,嚴重脫離現(xiàn)實,對匡正時弊毫無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經(jīng)世致用的思潮逐步興起。
經(jīng)世致用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顧炎武和黃宗羲等人倡導的學風,他們是鑒于晚明理學盛行,高談義理,卻最終亡國的慘痛教訓而提出來的。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治學應有“救民于水火之心”,“凡文之不關(guān)于六經(jīng)之旨、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黃宗羲則說:“經(jīng)術(shù)所以經(jīng)世,方不為迂儒之學。”但是,隨著清王朝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和鞏固,漢學盛行,經(jīng)世致用的精神便如曇花一現(xiàn),隱而不彰了。
左宗棠和當時的讀書人一樣,也曾一心期望能走科舉登第之途,但他又和別的讀書人不一樣,因為在他科舉考試失意之后,并沒有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應科舉、讀四書、做八股的功夫上面,而是對經(jīng)世致用之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如他自己后來所說的十六歲之后是勤勉于學的得力時期,他說:“人生讀書得力只有數(shù)年。16歲以前知識未開,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漸雜,此數(shù)年中放過,則無成矣,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