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在當?shù)夭粌H是一個大姓,而且代有名人。左宗棠的高祖左定師,是縣學生員(俗稱秀才);左宗棠的曾祖左逢圣,字孔時,也是邑庠生(邑是文人對縣的稱呼,庠生是府、州、縣學生員的別稱),為人樂善好施,在饑荒之年,他常常與人一起施粥與窮人;左宗棠的祖父左人錦,字斐中,為國子監(jiān)生。直到左人錦這一代,左家的經濟尚能自給有余。但是到了左宗棠的父親左觀瀾這一輩,情況卻大不如以前了。祖遺田產數(shù)十畝,全家可收租谷48石,扣除其中的四分之一作上交官府的各種苛捐雜稅,實際所獲抵不上當?shù)匾粋€塾師一年的收入,因而經濟基礎比較薄弱。一遇水災旱災或婚喪疾病,馬上就會陷入困境。嘉慶十二年(1807年),湘陰一帶大旱,家里不得不“屑糠為餅食之”。左宗棠出生之時,母親已38歲,乳汁不足,又因生活艱難,請不起奶媽,母親只好“嚼米為汁”來喂養(yǎng)。嬰兒日夜啼哭,“臍突出”。成年后發(fā)胖,肚子大,但“腹大而臍不深”。左宗棠后來回憶自己青少年時代家境的拮據(jù)時寫道:“吾家積代寒素,先世苦況百紙不能詳。”道光七年,左宗棠母親病重,醫(yī)囑須用人參,其父借債買得幾錢西洋參、高麗參,僅蒸得一羹匙。母親死后,其父又借錢殯葬,醫(yī)藥費、殯葬費等共計欠債二百幾十兩銀子,直到四五年后才得以償清。左宗棠為此深受刺激,曾賦詩一首,追念他父母在世時家境清寒的情景。
十數(shù)年來一鮮民,孤雛腸斷是黃昏。
研田終歲營兒哺,糠屑經時當夕飧(sūn)。
五鼎縱能隆墓祭,只雞終不逮親存。
乾坤憂痛何時畢,忍屬兒孫咬菜根。
成長在這種家庭里的左宗棠,與一般紈绔子弟截然不同,他比較了解民生疾苦。正如后來他在奏折中所說:“臣來自田間,素親穡事,窮檐苦況,知之頗深。”這使他具備了承繼儒學民本主義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的思想土壤。在青壯年時期,他就比較注意社會問題,為官后仍比較重視農業(yè)和農民生計,這都與他的家庭出身和曾經比較艱窘的生活環(huán)境有直接的關系。他本人雖官至相位,生活卻一直很儉樸,除非宴客,不用海味;平常只穿布袍。他不僅自己不過分享受,也不許子孫鋪張浪費。在他生了四個女兒之后,得了第一個兒子,沒有雇乳母,后來得了第一個孫子,他也不許雇乳母,那時他已是聲名顯赫的浙江巡撫了。
前文已述左宗棠有兩個哥哥、三個姐姐,但唯有他是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的寵兒。3歲時,他就跟隨祖父左人錦在梧塘塾屋啟蒙讀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均能全文背誦。有一次,他和祖父到家宅后面的土山游玩,采集了一些毛栗子,祖父叫他捧回家和哥哥、姐姐一起分吃。他到家后全部分給了哥哥、姐姐,自己卻一顆也不拿。祖父對他從小能知謙讓、效仿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十分高興,說他不貪、不自私,將來必能成大器,期望他發(fā)揚光大左家門風。母親也特別喜歡他,說他有萬里封侯的希望,至于那兩個哥哥,只能做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