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
志清:
今天收到你的信,知道就快要動身,所以連夜把作保填的表寄上。那次見到Prof. Michael,他說Stanford的Prof.陳跟他提起我——大概他一時把Stanford與Berkeley纏錯了。所以我以為是到Indiana開會的Prof. Chan Shau-win,想必曾經(jīng)看過我寫的東西,或者可以找他作保譯《海上花》,問過他才知道是誤會。我回來后才想起表上有“幾時認(rèn)識的”一項,趕緊寫信給莊先生請他不必問Mr. Franz。預(yù)備過天再寫信給Joseph Lau,問他能不能算是一九六○年在臺北認(rèn)識的。另有一項“私人還是職業(yè)上關(guān)系”,我想好在我們見面次數(shù)少,不如就寫職業(yè)上,作為批評家與作者關(guān)系。開會的事在我是可一而不可再,似乎有人說過“無論什么都值得試一次”。你說的短篇小說集,我當(dāng)然愿意譯一篇,但是最近發(fā)現(xiàn)文憑丟了,連自己的三本書都丟了,等你到臺北,能不能替我每樣買一本,《傳奇》《流言》《短篇小說集》,買不到,舊的也行,版本壞沒關(guān)系。等看過《傳奇》再跟你商量譯哪篇。稿費二百元我覺得很合理,如果要你多給,那只好不譯了。隨時等他們發(fā)下來再寄給我,不忙。目前生活無問題,我最不會撐場面,朋友面前更可以不必。Joseph Lau說你寫過兩封信給Prof. Michael關(guān)于我,我聽了非常難過,更怪自己說話不留神。我這些年來只對看得起我的人負(fù)疚,覺得太對不起人,這種痛苦在我是友誼的代價,也還是覺得值得。Prof. Young還有封信,我懶得寄來了,還又要你寄回來。說做writer-in-residence拿lecturer薪水,高低不定,等他下次到華府來找我見面。這事大概沒有可能性,有什么再跟你們商量。你在臺北的時候,還要托你打聽打聽《怨女》可否在那里出版,本來要在香港連載,耽擱了這些年似乎也有變化。英文本寄到英國去也剛趕上那邊碼頭罷工。秋天等我根據(jù)英文本改了抄了,先寄給你看看是否valid,這次一定要復(fù)印一份免再遺失。你臨走一定忙,等到了臺灣再把通訊處告訴我。祝
一路順風(fēng),玩得痛快,母親與妹妹也都見得著。
愛玲
七月一日(一九六六)
[按語]
我于一九六六年拿到一個FulbrightˉHays Fellowship,在臺北住了近半年,先后也有機(jī)會去日本、香港觀光。一九四七年十一月離滬后,這是我第一次返國。愛玲誤以為我即可見到母妹,其實我的父母妹妹都在上海?!吨袊诺湫≌f》這部英文著作即將完成,因之我在信上提及編譯二十世紀(jì)中國小說集的另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