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粵劇名伶紅線女 (1)

中國戲劇大師回憶錄 作者:梅蘭芳 馬連良 程硯秋


劉懷遠

粵劇是廣東地區(qū)最為流行的劇種。歐陽予倩把粵劇的發(fā)展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從清代雍正年間粵劇初步形成到太平天國造反為第一階段;太平天國失敗到清末為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則是民國初年至一九四九年。朱伯次、千里駒、靚元亨、陳非儂、靚寶蓮、蕭麗湘、新白菜、薛覺先、文覺非、馬師曾、白駒榮、靚少佳、羅品超、羅家實、何芙蓮、紅線女,便是在這一階段先后出現(xiàn)的著名戲倌。

◎一、從戲迷到戲倌

紅線女主演的粵劇,諸如“刁蠻公主憨駙馬”、“三娘教子”、“昭君怨”和“搜書院”等等。對于喜歡粵劇的觀眾來說,也許相當(dāng)熟悉,然而紅線女從事戲劇活動之前的真實姓名——鄺健廉卻很少人知道。

紅線女原籍廣東開平縣單水鄉(xiāng),一九二一年生。她的家庭是當(dāng)?shù)氐拇笞?,父親鄺亦膜有三個老婆,生有子女十人。其父曾在廣州開設(shè)藥材店(兼賣藥酒),家庭環(huán)境相當(dāng)不錯。

抗戰(zhàn)前,紅線女在廣州念書,一九四○年轉(zhuǎn)赴澳門教忠學(xué)校,不久加入舅父靚少佳和舅母何芙蓮的戲班,這是紅線女戲劇生涯的開端。

紅線女的舊式家庭,對于戲子不甚瞧得起,自然談不上戲劇的傳統(tǒng)。紅線女之成為著名戲倌,不用說是沒有什么“家學(xué)”,而是靠她的刻苦磨煉。在踏入戲劇界之前,她是一個“戲迷”,對于話劇、京劇、漢劇、粵劇,她都有濃厚的興趣,而她這種興趣,正是她日后登上戲劇舞臺的動力。在這一方面,她無疑是家庭的叛逆者。

在廣州念書的時候,紅線女常常到廣州東堤一帶看粵劇,什么“四進士”、“五登科”、“六月雪”、“七賢眷”,她都看得熟透。據(jù)紅線女自己說:“我自小就染上了戲癮,除了堂堂皇皇地明看,還不時偷偷摸摸地去暗看,暗看多了,甚至是在荒廢功課的情形下進行的。”

紅線女是一個聰明人,看戲看得多了,許多劇目的劇情記得下來,這已不在話下,她還能唱其中的許多唱詞。在她看來,看完戲回來,躲在房子里哼一聲“一鉤新月襯殘霞,人約黃昏柳陰下”,倒是一種人生的享受。

一九四○年紅線女在澳門念書時,常常與舅父靚少佳,舅母何芙蓮來往。這兩個人都是著名的戲倌,曾到美國三藩市、洛杉磯、芝加哥演戲,他們在香港組織的“勝壽年”劇團,常在香港、澳門演出。紅線女極愛看他們的戲,看得多了,竟然想自己做戲了。最初,紅線女要求何芙蓮求她舅父準(zhǔn)她到戲班里學(xué)戲,她舅父因鄺家反對后一輩的人做戲子而拒絕了,可是何芙蓮卻硬要收她做徒弟。于是,紅線女脫下了學(xué)生服裝,進入了“勝壽年”戲班學(xué)戲。那時,她是一位剛滿十九歲的小姑娘。

紅線女從來就沒有學(xué)過做戲,進了“勝壽年”后也沒有一個師傅專門教導(dǎo)她。這對有戲劇天才的人,都不是天大的難處,她看何芙蓮等人排演了幾次,她便敢登臺去演唱了。當(dāng)然,她所飾演的是非常次要的角色。

從“戲迷”轉(zhuǎn)而登臺做戲,紅線女的情形與她的丈夫馬師曾,頗有相似之處。馬師曾早年住在廣州西關(guān)曾家大巷時,也常常跑到東堤廣華臺、廣武臺看粵劇,當(dāng)時“祝華年”、“樂同春”等戲班的戲,特別是武生靚元亨、新白菜演的戲,是他最感興趣的,后來馬就因為喜歡靚元亨的戲而成了他的徒弟。

◎二、在廣州灣認(rèn)識了馬師曾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香港淪陷后,“勝壽年”戲班跑到越南去混飯吃,紅線女卻跟著何芙蓮回到廣州灣(湛江)去閑居。當(dāng)時的廣州灣,是港澳粵劇老倌和電影演員的避難所,現(xiàn)在仍在香港的吳楚帆,便是避難者之一。紅線女在廣州灣的時候,通過何芙蓮認(rèn)識了馬師曾,從此兩人發(fā)生了戲劇表演的合作關(guān)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