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全劇第五場)《決策》。梁的扮相是穿帔,梳大頭,加戴‘整容’,上場先唱一段西皮慢板,等看到張俊與韓世忠在會商抗戰(zhàn)計劃中,因意見不合,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她正面提出了‘反守為攻,保國救民’的決策,打消了張俊只想按兵不動,不肯會師抗金的消極思想。這兒有大段念白,嘴里要念得有力量,態(tài)度要溫和,才能刻畫出這樣一位勇敢、機智和具有高度愛國思想的女英雄的完美形象。
“第二場(全劇第九場)《訓子》。改穿軟靠(又名玻璃肚子),上場唱完四句搖板,就喚出兩個兒子,囑咐他們,明天在兩軍陣前,如有違誤,一樣要按軍法從事的。而且她還要親自上陣督戰(zhàn)呢。接唱一段二六是說明她要去督戰(zhàn)的理由。
“第三場(全劇第十一場)《巡營》。韓、梁都是扎靠披斗篷,披斗篷是為了夜里巡營。先由梁在簾內(nèi)唱二黃倒板,出場接唱一句‘回龍’,下面十句唱詞分成五節(jié),前四節(jié)各唱兩句,后一節(jié)各唱一句。每次開唱他們先亮住了相,是沒有動作的。唱完了,在鑼鼓里邊做身段。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互相交換了步位,邊走邊做出許多種不同的舞蹈姿勢。
“第四場(全劇第十三場)《點將》。改扎大靠,出場唱完《點絳唇》牌子就上高臺派兵遣將。這場戲她的唱念都不吃重,觀眾要看的是這位大都督登壇點將時那種嚴肅、威武的風度。這兒的扮相,除去少圍了一條狐貍尾巴之外,不是跟穆桂英的扮相一模一樣的嗎?可是你萬不能把她就演成了穆桂英。因為,一個是山寨大王的女兒,天真活潑的小姑娘;一個是五軍都督府的安國夫人,老成持重的抗敵女英雄。有這樣兩種不同的身份和性格,就應該有兩種不同的表演方法。這里面的區(qū)別,就是梁紅玉的動作比穆桂英要穩(wěn)重得多。我舉一個例來說,如果她在進帳的時候,也跟穆桂英那樣掏著翎子先走一個圓場,那就大大地損害了梁紅玉的身份了。
“第五場(全劇第十六場)《擂鼓》。從這場開始,就是老戲里的‘娘子軍’了,不過我把它略加修改而已。出場‘起霸’后接唱三支曲子。第一支《粉蝶兒》唱完,登山擂鼓助戰(zhàn)。第二支《石榴花》唱完,準備登舟助戰(zhàn)。第三支《上小樓》唱完,就跟金兀術會陣了。《擂鼓》比《巡營》的唱做更繁重,這里面的舞蹈姿勢,也應該做得穩(wěn)重大方,總之演這出戲的演員,處處不可忘記梁紅玉是個大都督夫人的身份。
“第六場(全劇第十七場)《登岸》。水戰(zhàn)至此,將告結束,在陸戰(zhàn)開始以前,連著有三個棄舟登岸的過場。第一個上場的是金兀術,因水戰(zhàn)不利,帶領人馬,登岸逃跑。第二個是梁紅玉,第三個是韓世忠也跟著棄舟登岸,緊緊追趕。別瞧這三個過場,很能給下面一場激烈戰(zhàn)事造成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