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 “炎黃子孫”(5)

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zhàn)爭 作者:王明珂


說英雄歷史,我們也別忘了弟兄歷史。漢代蜀人接受“蜀為黃帝之后”而成為華夏時,當?shù)剡€流傳著一個歷史故事:人皇在中原稱帝,他的八個弟兄分別在周邊八方,蜀始祖便是人皇的弟兄之一。唐宋時,華夏稱湘西“五溪蠻”的祖先是盤瓠,但也記載當?shù)馗咐系恼f法:巴國五個王子逃難到這兒,弟兄們各占一條溪谷繁衍后代。20 世紀30 年代時,有人說云南中緬邊界上的野人(今景頗族)是蚩尤子孫,但當?shù)乩先苏f了另一個歷史:“最早,野人、擺夷(今傣族)和漢人是三弟兄……”彝族也有人說,古代有三弟兄,老大是漢族始祖,老二是藏族始祖,老三是彝族始祖。四川鹽邊的苗族也說,伏羲兄妹成婚后生了三個兒子,這三弟兄大哥為苗族祖先,二哥為漢族祖先,老三是彝族始祖。

最后,回到究竟“誰是炎黃子孫”這問題,我們這樣說罷—五千年前在華北爭戰(zhàn)的炎帝、黃帝、蚩尤那些部落領(lǐng)袖,他們的血液可能流在今日任何一個中國人身上,就像是每個人身上都可能有冒頓單于、成吉思汗、松贊干布的血液一樣。古華夏或漢人成為炎黃子孫與炎帝、黃帝“史實”無關(guān),而是由于人們有這樣的“歷史記憶”。我們需關(guān)心及深思的是,他們?yōu)楹斡写藲v史記憶?“攀附”是個重要的社會文化背景,讓許多人成為炎黃子孫。中國民間神話中,黃帝乘龍升天時許多人攀著龍須想跟他一起上天,便隱喻著這個深遠的社會文化背景。攀附、模仿,是因為人們都希望活得安全、活得好,像是毛蟲將自己偽裝成一根樹枝或蛇以避免受傷害。他們或因仰慕,但更多是因為不愿受歧視,而成為炎黃子孫。今日中國人該感到驕傲的是,此種邊緣人群對黃帝的攀附已成為過去。這就像是,當今日美國人已非兩百年前的美國人,“五月花號英雄祖先移民史”也就少人愿談了。

以上我說的炎黃子孫歷史,您可信可不信。然而,人們經(jīng)常根據(jù)歷史記載的“明碼”來爭論歷史事實,爭論誰是黃帝、炎帝或蚩尤子孫。這些爭論造成人群間的沖突,或讓一些不是英雄后裔的人落入邊緣。在此我強調(diào)的是,我們也可以從歷史記憶角度,從我們對人類社會的了解,來探索、解讀歷史敘事中暗藏的“密碼”,藉此體會及體諒人們?yōu)楹我Q自己或他人是黃帝、蚩尤、盤瓠子孫,或宣稱自身是檀君子孫而非箕子之后(如今日朝鮮人)。我們也可以思考,為何有些人群說的歷史總是始于“弟兄祖先”而非英雄,如此我們或能了解今日“兄弟民族”不只是強調(diào)民族團結(jié)的套語,而是有更深遠的歷史與人類生態(tài)意義(包括悠久頑強的男性中心主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