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歷代大師(1)

歷代大師 作者:托馬斯·伯恩哈德


中午前后的參觀者越來越多,多半是團組,最近來自東歐國家的特別多,連著好幾天我看到來自格魯吉亞的團組,由會俄語的解說員在展廳里轟趕著,說“轟趕著”用詞很恰當(dāng),這些團組不是在博物館里走,而是跑,是在匆忙趕路,他們實質(zhì)上對參觀完全沒有興趣,他們到維也納這里一路上過多地參觀游覽已經(jīng)讓他們的感官和頭腦十分疲勞。上一周我曾對一位來自第比利斯的男子進行觀察,他離開他所在的高加索參觀團,來自高加索的團組不只一個,他想單獨參觀,原來他是一位畫家,他向我詢問庚斯博羅 ,我高興地告訴他庚斯博羅的畫在什么地方。最后當(dāng)他又到我面前打聽萬德飯店時,他所在的那個參觀團已離開了博物館,這個參觀團住在萬德飯店。他說他在“薩??孙L(fēng)光”這幅畫前待了有半個鐘點,完全把他的參觀團忘在腦后了,他是第一次到中歐旅行,第一次看到一幅庚斯博羅的原作。轉(zhuǎn)身離開博物館前他說,這個庚斯博羅是他這次旅行的高潮。他的德語講得不錯,很難得。我本想幫助他去找萬德飯店,他拒絕了。一個年輕的大約三十歲的畫家,與一個旅游團一起從第比利斯到維也納旅游,仔細觀看“薩??孙L(fēng)光”,說觀看庚斯博羅這幅畫是他旅行的高潮。

這件事讓我在這天的整個下午以及晚上都在思考。這個人在第比利斯怎樣作畫呢?我長時間的在問自己,最后因這個想法不無荒唐也就作罷了。最近來參觀藝術(shù)史博物館的外國人,意大利人比法國人多,英國人比美國人多。意大利人天生富有藝術(shù)鑒賞能力,他們仿佛生來就是行家里手。法國人在藝術(shù)史博物館里毋寧說感到無聊,而英國人的樣子仿佛他們對一切都了如指掌。俄國人對所看到的一切贊嘆有加。波蘭人看一切都帶有傲慢的神情。德國人在藝術(shù)史博物館展廳里的整個時間都在讀展品目錄,幾乎不看墻上掛著的原作,他們走在博物館里按著目錄冊的指引,越來越卑躬屈膝地爬行在目錄冊中,直到進入目錄冊的最后一頁,就是說直到他們?nèi)艘央x開博物館到了外邊。奧地利人,尤其是維也納人,他們只有少數(shù)人來藝術(shù)史博物館,不算那成千個學(xué)校班級,他們每年按規(guī)定必須來藝術(shù)史博物館參觀。他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參觀,這種參觀對學(xué)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這些老師用他們那狹隘的教訓(xùn),扼殺著學(xué)生在參觀藝術(shù)史博物館時心中對繪畫及其作者所產(chǎn)生的任何柔情和敏感。這些老師一般來說麻木、遲鈍,會很快把托付給他們的學(xué)生心中對繪畫藝術(shù)的感覺毀掉,不僅如此,他們帶領(lǐng)的學(xué)生最終都將成為無辜的犧牲品,他們頭腦遲鈍,講解膚淺乏味,在他們帶領(lǐng)下來博物館參觀,很可能將會成為每個學(xué)生最后一次參觀博物館。跟他們的老師到藝術(shù)史博物館參觀一次,這些學(xué)生一輩子再也不會到這里來了。所有這些年輕人的這次參觀,同時也是他們最后的一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