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學(xué)者三人:章炳麟(太炎)、羅振玉(叔蘊(yùn))、王國維(靜庵);
第二組,影響近二十年的全國青年思想的人四人:康有為(長素)、梁啟超(任公)、蔡元培(孑民)、陳獨(dú)秀(仲甫);
第三組,影響雖限于較小的區(qū)域,而收效很大的,二人:吳敬恒(稚暉)、張謇(季直);
第四組,在近二十年的政治史上有很大的勢力的,三人:孫文(中山)、段祺瑞(芝泉)、吳佩孚(子玉)。
第一組的三人,社會上只知道章太炎而很少知羅、王兩位的;故《密勒氏評論報》的投票,章先生得七十三票,羅先生只得四票,而王先生一票也沒有。其實章先生的創(chuàng)造時代似乎已過去了,而羅、王兩位先生還在努力的時代。他們兩位在歷史學(xué)上和考古學(xué)上的貢獻(xiàn),已漸漸的得世界學(xué)者的承認(rèn)了。
第二組的人是不須介紹的。但我們看《密勒氏評論報》上的選舉結(jié)果??涤袨橹蝗保让诽m芳只多十票,而比宋漢章還少五票,未免有點(diǎn)不平。康先生近年來雖然老悖了,但他在中國思想史上的位置是不能抹煞的。梁任公在《密勒報》上得的票數(shù)(105),只比聶云臺多一票,這也不能使人心服。
第三組的兩人,張季直之外,我們不舉閻錫山而舉吳稚暉,這一點(diǎn)自然要引起一些人的疑問。吳先生是最早有世界眼光的;他一生的大成績在于提倡留學(xué)。他先勸無錫人留學(xué),勸常州人留學(xué),勸江蘇人留學(xué),現(xiàn)在還在那里勸中國人留學(xué)。無錫在人才上、在實業(yè)上,所以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縣份,追溯回去,不能不算他為首功。東西洋留學(xué)生今日能有點(diǎn)成績和聲望的,內(nèi)中有許多人都受過他的影響或幫助。他至今日還是一個窮書生;他在法國辦勤工儉學(xué)的事,很受許多人(包括我在內(nèi))的責(zé)怪。但我們試問,今日可有第二個人敢去或肯去干這件“掮末梢”的事?吳稚暉的成績是看不見的,是無名的,但是終久存在的;閻百川在山西的成績是看得見的,然而究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不得不舍閻而舉吳了。
第四組的三人,也不用特別介紹。我們只要指出,段芝泉雖然失敗了,但他在歷史上的位置究竟在黎宋卿一群人之上;我們不愿用成敗來論人,自然不能不把他列入十二人之?dāng)?shù)了。
胡適這篇文章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技巧的暗示。他先暗示中國人的“我們”來對比《密勒氏評論報》的外國人的“他們”。“不很知道中國的情形”的“他們”辦了這個選舉,讓“我們”也來擬一張名單。表面上,他自謙地表示“我們”的意見不一定有代表性。然而,他的用字遣詞就恰恰有意要在讀者心中植入剛好相反的結(jié)論:“我們不能說我們的意見比那三百多人的意見更能代表中國多數(shù)人的意見?!彼呙鞯乃?,就在讓讀者自己下結(jié)論說:“那三百多人”的意見怎么能代表“中國多數(shù)人”的意見呢!在讀者都作了這樣一個結(jié)論以后,他再順?biāo)浦鄣丶由弦痪洌骸拔覀冎辽倏梢哉f我們的意見似乎更公平一點(diǎn)?!?/p>
胡適作完了通盤的暗示以后,又在他所擬的四組名單里作了很技巧的安排。第一組是學(xué)者,第二組是影響近二十年的全國青年思想的人。胡適雖然很自謙地沒有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推薦名單里,那暗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試想:“十二大人物”如果要推薦學(xué)者,以及影響全國青年思想的人,聲名如日中天的他,豈不是呼之欲出了嗎!
胡適的焦急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在10月28日的榜單列第十二名,但在11月4日、11月11日的榜單里,他連續(xù)兩周列名十三。投票要到12月31日才以郵戳為憑截止,他卻大意不得。特別讓他憂心的,可能是《密勒氏評論報》在11月11日榜單前所作的初步統(tǒng)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