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她內心的主旋律
自由,位居默克爾價值刻度的最頂端,她自己在沒有自由的體系內生活了35 年,親身體會過自由為何物,這使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令人驚訝的是,默克爾一開始還有些隱諱,她一共花了10 年時間才將“自由”這個主題列入自己的即興演講中?;顸h2000 年于埃森舉行歷史性的黨代表大會,她當選為黨主席。她大概想,從現(xiàn)在起要顯得更有原則,于是就讀了一長串基民黨的價值觀,而不是她個人的價值觀,她想借此把黨代表團結起來。自由、責任、保障,一直都是三重奏,也是聯(lián)邦德國和基民黨于戰(zhàn)后時期最常表演的曲目。
三年后,在堪稱默克爾規(guī)劃最縝密的演講中,“自由”在喧天的鑼鼓聲中登場:“德國何去何從?”這不是她第一次這么說。2003 年10月1 日,社民黨和綠黨的聯(lián)合政府再次勝出,當時身為反對黨領導人的默克爾就對保守陣營如此吶喊。她嚴詞譴責政府僵化及不知變通,并要求擬訂工作計劃,而核心就是她的自由理念,或者更深入來說是“一種自由、團結以及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融合”。之后她經常提及,這些話在那個階段聽起來,好像出自支持基民黨、信守十誡的古典作家的筆下。
“沒有自由便什么也不是”,這自然是默克爾人生的主旨。這位基民黨領袖在德國歷史博物館里向群眾強調:“自由能使個人快樂工作、追求發(fā)展、樂見異同、拒絕齊頭平進,并對自己負責?!睍r任內政部部長的默克爾苦口婆心地說教,希望為她的黨派再次披上符合時代的外衣。民主社會及市場經濟是自由的產物,默克爾想:“因此,團結與公平正義得以再度活躍,自由必須在我們的價值觀層級之中,再一次從底部躍升上來?!?/p>
2005 年,默克爾宣誓就任總理,在國會講臺發(fā)表她的第一篇演說,“自由”又一次成為報刊主題?!白屛覀冇掠谧非蟾嘧杂伞保@是在向聯(lián)邦德國前總理維利?布蘭特致敬,也是對于接納社民黨為結盟伙伴的一次策略演練。像“德國何去何從”那次演說一樣,她主要把自由旋律用在內政,凸顯個人在公共團體中的分量,以及每一個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重要性。
對默克爾來說,價值觀是很個人的東西,因此她很少在公眾面前透露自己的私人生活,也不肯把她的民主德國過往變成一項資產。再者,默克爾被視為追求自由的象征,應該是國外對她的杜撰。美國前總統(tǒng)小布什對這位來自民主德國的灰姑娘般的故事驚嘆不已,這樣的人生的確很不尋常,也難怪,對于好萊塢史詩的故鄉(xiāng)來說,這是最容易讓人看懂的一出戲。
奧巴馬將美國總統(tǒng)自由勛章頒贈給默克爾,不是因為她在廢核方面的貢獻,主要是因為她的人生故事讓美國人十分感動。自由對于默克爾當然也有清楚的界限:默克爾真的很不喜歡被人崇拜,想必是時間自動塑造出這個形象。其實默克爾的內心最深處很抗拒插在她身上的那面自由小旗,除非仔細觀察,否則外人很難從外在察覺出這一點來。尤利婭?季莫申科(Julia Timoschenko)的女兒從烏克蘭來,想為她母親的事辯解,便有意亮出“自由”這個主題當作王牌。但默克爾拒絕了,因為她有種被利用的感覺。除此之外,季莫申科的命運雖與她的過去相似,但她遇到的問題已大不相同。默克爾是一國的總理,不是自由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