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棗泥餅

品味的記憶 作者:鄭培凱


小時候在臺灣,對紅棗獨有的馥郁雋永芳香,有一種奇特的依戀與向往,朦朧中感到北國的曠達與旖旎,在齒頰之間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臺灣本地不產(chǎn)大紅棗,而戒嚴時期又禁止大陸的“匪貨”輸入,因此,奇貨可居,價值高昂。一般市場上買不到,只在高檔的南北干貨店有售,據(jù)說是“香港貨”,正式報關入口的。天知道,香港哪一座山上有棗林,哪一棵樹上產(chǎn)紅棗?不過,小時對香港的印象也是極模糊的,甚至以為金華火腿也是香港特產(chǎn)。所以,香港也會讓我幼小的心靈聯(lián)想到悠長而濃郁的芳香,對了,有點像一串串乳白的夜來香,優(yōu)雅地、裊娜地、緩緩地步入迷蒙的歷史想象。

母親在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會做些面食點心,鑲上兩顆紅棗。不多不少,總是兩顆,不會錯的。過年蒸花式饅頭,把面團扭兩下,像打辮子一樣,左右留下凹槽,正好各塞一顆紅棗。端午節(jié)包粽子,淘一大盆糯米,做一大鍋豆沙,還準備了一海碗紅棗。包豆沙粽,先灑下米,鋪勻,大團大團的豆沙往里塞,一般是豆沙比米多。包紅棗粽就完全不同了,粽葉里鋪滿了米,用手指摳個小坑,戒慎戒懼,放下一顆紅棗,在象牙白的糯米堆中,棗子的暗紅色發(fā)著幽光,像一顆紅寶石那么矜貴。輕輕鋪上米,再鋪一層米,再鋪一層,都快滿了,才摳第二個小坑,放下第二顆紅寶石。母親的動作莊嚴肅穆,就像祭司致祭一樣,敬告天地神明,奉上兩顆紅棗。

如此吃到的紅棗,當然令人回味,齒頰留香到下一個節(jié)慶。中秋吃月餅,家里不做,到鋪子去買。豆沙、蓮蓉、五仁、火腿,都不稀奇,只等著那一盒棗泥餅。整塊月餅,滿滿的餡都是棗泥,咬下去柔柔膩膩,像絲絨一般滑潤,像蜂蜜一樣芳芬,卻又滋味永長,像一場溫馨的夢。

去國三十年,好像把那夢忘了。直到這幾年,住在香港,回國頻繁,在點心鋪里又見到棗泥餅,勾起童時回憶。七八年前在杭州采芝齋吃到一種柔膩的棗泥餅,口感甚好,一下子就回到童時甜美的滋味??上]多久,再去就不做了,只剩一種棗泥麻餅,吃起來像夾了泥沙一般。到蘇州采芝齋老店,也只能買到這種口感像豆沙的麻餅。

倒是有朋友從北京來,帶了一斤稻香村的棗泥酥餅,味道純正,令人回味。之后,每次去北京,總要去買點,回味童年的夢境??墒牵看蔚奈兜啦惶粯?,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味蕾時常變化,還是稻香村分店太多,品質(zhì)管治有問題。所幸從去年起,在北京發(fā)現(xiàn)一種翻毛棗泥酥餅,口感與香味與童時記憶相符,好吃極了。為了保留我童年甜美記憶,淺嘗輒止,不敢多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