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清晝殺仇家(1)

大唐李白2:鳳凰臺 作者:張大春


驅(qū)山走海,可見去勢之疾。李白一醉而錯過的,可不只是信陵鎮(zhèn)的千金之托;他還錯過了西瀼口。西瀼口在官渡口之北,向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之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劉備連營七百里,據(jù)《巴東縣志》所記有此:“追兵急,備燒棧斷道,然得免。”而劉備能勉強全身而退,暫免一劫,最后流亡至白帝城托孤于諸葛武侯,還是拜地利之所賜,此地遂名“避兵巖”。

此地直至千載而下,能傳聞于世,料應(yīng)不在這劉備的“避兵巖”,而是一首詩。詩題《西瀼溪》,其詞曰:

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shù)間茅屋野人家。冬來純綠松杉樹,春到間紅桃李花。山下青蓮遺故址,時時常有白云遮。

傳聞這首詩的作者是杜甫,也有考證以為此詩寫于唐代宗大歷三年的三到六月之間—頸聯(lián)所述“間紅桃李”是即景寫實的筆觸。穿鑿附會之言還頗稱詳盡,以為尾聯(lián)所寫,就是在懷念李白。

因為李白出身綿州昌明縣,此地舊有盤水,亦名廉水;據(jù)《太平御覽·地部·隴蜀諸水·廉水》引《宋書》曰:“范柏年,梓潼人。宋明帝問:‘卿鄉(xiāng)土有貪泉否?’柏年曰:‘臣梁益之地,有廉泉、讓水,不聞有貪泉。’帝嘉之,即拜蜀郡太守。一云:此水飲之,使人廉讓,故以名之。”

正因為這個來歷,該鄉(xiāng)亦名“清廉鄉(xiāng)”。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諧音“清廉”,是思鄉(xiāng)之計,殆無可疑;但是西瀼溪距綿州太遠,實在難說“山下青蓮遺故址”便是指李白。至于“白云遮”,說是從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詩中之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而來,更不無穿鑿之嫌。

推而究之,大歷三年時,李白已經(jīng)物故六七年,杜甫也已經(jīng)五十七歲;再兩年,詩圣也過世了。倘若說這一份對故人的思念如此長遠,就詩句論意旨,似乎并不實在。

《西瀼溪》聲調(diào)穩(wěn)洽,思致明朗,不失風(fēng)趣。尤其是頸聯(lián)的“純綠”、“間紅”浮跳于松杉、桃李之間,的確具現(xiàn)了幾分老杜的神采。然而,果若以“老去漸于詩律細”的韻致衡量,則詩中的“走”字、“在”字都欠琢煉,“一葉”、“數(shù)間”和“春來”、“冬去”也滑俗不耐重吟;至于第二句與第四句犯重的“野”字全然無謂,更見鄙拙。

說起來,這首詩并非杜甫手筆,也不必等到大歷三年始作—這是考據(jù)家們?yōu)榱藴惡侠隙磐砟昃幼≡谫缰莸囊欢螘r間,硬生生羈縻所成。

然而這首詩,自有其畢現(xiàn)另一折枝節(jié)情事的價值,其作者,乃是當(dāng)年跟隨李颙至大匡山走訪趙蕤、李白師徒的綿州別駕魏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