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悟笑道:“這物事乃是青州所得,有大樹千年,枯倒于野,干上有一銅斧,爛柯觸手即碎,唯余斧頭而已。若得以此斧析此木書名,正應了‘天授而不假人以器’的道理?!?/p>
王守一不記得傳家寶訓有“金鈇莫回”之語,就算記得,大概也不以為這霹靂木會帶來橫禍??v使以家訓為無稽,日后遭難,也還或多或少與不讀書、不習史有些關聯(lián)。
早在西漢武帝之時,就有陳皇后故事為前車之鑒。
世傳陳皇后之名為阿嬌,為漢武帝劉徹的表姊。父親為堂邑侯陳午,母親則是館陶長公主劉嫖—劉嫖也是劉徹的姑姑。
李隆基與劉徹的婚姻有十分相似之處。他們在締結親事的時候,都還沒有儲君的身份;時移勢轉(zhuǎn),天命忽臨,而皆為一代雄主。李隆基的妻族在他得以踞大位、擁大寶的路上,出了死力;而館陶長公主劉嫖在劉徹被冊立為太子的關鍵時刻,也是參贊的主謀。由于出身形勢所系,陳皇后和王皇后都不免自恃身份,令漢武帝和唐玄宗不得不稍假辭色,而予以相當?shù)淖鸲Y,以至于夫妻之間,恩愛漸薄。此外,因為沒有子嗣又不獲圣寵,萬般無奈而求助于淫祠,也是這兩位皇后命運相同的一點。
漢武帝的別寵衛(wèi)子夫于建元二年入宮,三年成孕,這是對中宮地位的一大威脅。陳皇后就曾經(jīng)挾長公主之力,囚禁衛(wèi)子夫之弟衛(wèi)青;并多次在漢武帝面前尋死覓活。也有傳說,陳皇后前后花了九千萬錢,請人進宮傳授“媚道”,甚至引一女巫名“楚服”者,入內(nèi)寢施“巫蠱祠祭祝詛”,這件事被論以“大逆無道”之罪,楚服當眾梟首,一時之間株連所及,竟達三百多人受誅。漢武帝隨即賜詔于陳皇后:
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陳皇后的故事流傳既久,附會滋多,其中最著名的,還包括長門“千金買賦”一節(jié)。這一段相當可疑的情節(jié),卻對李白產(chǎn)生十分重大的影響。
《長門賦》初載于昭明太子蕭統(tǒng)及其文學集團所編纂的《文選》。所載故事如陳皇后被廢、幽居長門宮,倒還吻合史事;至于“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就完全捕風捉影,信口開河了。
歷來不信《長門賦》故事者,多以賦前這篇小序立根據(jù),認為司馬相如在世時,并不會得知劉徹死后的謚號為“武”,所以不應該在序中寫下“孝武皇帝陳皇后”的語句。不過,信之者也可以辯稱:序是昭明太子等人代作,而不必因此見疑于司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