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自然狀態(tài)(9)

政治秩序的起源 作者:(美)弗朗西斯·福山


承認現(xiàn)象的根本所在是裁決他人的內在價值,或人為的規(guī)范、思想和規(guī)則。強迫的承認毫無意義,自由人的贊美遠遠勝過奴隸的卑從。群體欽佩某成員,因為他顯示出彪悍、勇氣、智慧、判決糾紛時的公平,政治領袖遂得以產生。政治可說是爭奪領導權的斗爭,但也是追隨者的故事。大眾甘做部屬,愿意給予領袖更高地位。在凝聚且成功的群體中,部屬地位是心甘情愿的,這基于領袖有權統(tǒng)治這一信念。

隨著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認可自個人移至制度—轉移到持續(xù)的規(guī)則或行為模式,像英國君主制或美國憲制。在這兩個范例中,政治秩序都基于合法性,以及合法統(tǒng)治所帶來的權威。合法性意味著,社會成員大體上承認制度是基本公正的,愿意遵守其各項規(guī)則。我們相信,當代社會的合法性,表現(xiàn)在民主選舉和尊重法治。但在歷史上,民主制不是唯一的合法政府。

政治力量最終以社會凝聚為基礎。凝聚可源自自利,但光是自利不足以誘使追隨者為群體而犧牲自己生命。政治力量不僅是社會可掌控的公民人數(shù)和資源,也是對領袖和制度合法性的認可程度。

政治發(fā)展的基礎

現(xiàn)在,我們有了一切重要和自然的構件來組建政治發(fā)展的理論。人類雖然自私,但卻是理性的,如經濟學家所稱的為自利而學會互相合作。此外,人性提供通向社會性的既定途徑,為人類的政治披上下列特征:

· 包容適存性、親戚選擇、互惠利他是人類交際性的預設模式。所有的人都傾向于照顧親戚和互換恩惠的朋友,除非遇上強烈的懲罰。

· 人享有抽象和理論的能力,以心智模型探究因果關系,又偏愛在無形或非凡的力量中尋找因果關系。這是宗教信仰的基礎,而宗教又是凝聚社會的重要源泉。

· 人傾向于遵循規(guī)范,以情感為基礎,而不是理性。心智模型和其附屬的規(guī)則,常被賦予內在價值。

· 人渴望獲得他人的主觀承認,或對自己的價值,或對自己的上帝、法律、習俗、生活方式。獲得的承認成為合法的基礎,合法本身則允許政治權力的實施。

這些自然特征是社會組織益加復雜的基礎。包容適存性和互惠利他,不僅屬于人類,也見于眾多動物,為(主要是)親戚小群體的合作作出了解釋。人類初期的政治組織,很像在靈長目中看到的族團社會,如黑猩猩的。這可被認作社會組織的預設。照顧家人和朋友的傾向,可通過新的規(guī)則和獎勵加以克服。譬如,頒發(fā)規(guī)定,只能雇用合格者,而不是家人。某種意義上,較高層次的制度則顯得頗不自然,一旦崩潰,人類就會返回較早的社會形式。這就是我講的家族制的基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