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鐵蹄即將踏碎一場綺麗繁華的舊夢,晚明的江山似風雨中飄搖的小舟,隨時有覆滅的危險。煙雨江南仍然沉浸在紅裙綠翠的溫柔中,仿若度一場末日狂歡。南京城外的“花月春風十四樓”,秦淮兩岸數(shù)不清的河房,滌蕩著紅塵風月,流轉(zhuǎn)的是浮云般的富貴榮華。
多少文人雅士都沉浸在秦淮的柔波里,歲月更替,秦淮的景致依然,人們的情懷依然。
清代文學家吳敬梓對秦淮河情有獨鐘。翻開他的《儒林外史》,描繪當時秦淮風光和風土人情的記敘連篇累牘?!俺抢镉幸坏篮樱瑬|水關(guān)到西水關(guān),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夜色中的秦淮河在他的筆下有更嫵媚的夢境?!澳乔鼗吹搅擞性律臅r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卷起湘簾,憑欄靜聽。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里焚的龍涎、沉、速,香霧一齊噴出來,和河里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望著如閬苑仙人,瑤臺仙女。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p>
清人余懷所著的《板橋雜記》,又有了更精彩的詩一般的敘述:“每當夜涼人定,風清月朗。名士傾城,簪花約鬢。攜手閑行,憑欄徒倚。忽遇彼姝,笑言宴宴。此吹洞簫,彼度妙曲。萬籟皆寂,游魚出聽?!?秦淮夜色更熱鬧的還是燈船畫廊,所以余懷又寫道:“秦淮燈船之盛,天下所無。兩岸河房,雕欄畫檻,綺窗絲障,十里珠簾。”“薄暮須臾,燈船畢集,火龍蜿蜒,光耀天地,揚槌擊鼓,蹋頓波心。自聚寶門水關(guān)到通濟門水關(guān),喧闐達旦。桃葉渡口,爭渡者喧聲不絕?!?/p>
我們可以想像,金陵當時的盛景,十里秦淮,十里媚香,雕欄玉砌的畫坊,一個個娉婷曼妙的身影,柔順的纖手,輕輕卷起了夢的簾幔,羞怯的朱唇,迷人的微笑,于幻情的眸中一一浮現(xiàn)。月的清輝,將亭臺樓閣灑滿,山水、月色、燈光迷蒙混成一片,此情此境,如夢如煙。朦朧之中似乎醞釀著一個如花的笑靨,那么真,那么淡。真的不知,此刻是曇花一現(xiàn)的瑰夢,還是地久天長的人間。
明末社會風氣放縱奢靡,江南更是溫柔之鄉(xiāng)。名士與名妓惺惺相惜,像情人,更像知己,在帝國風雨飄搖的社會和政治環(huán)境下形成了一種共生的關(guān)系。正如傅青主的名言:“名妓失路,與名士落魄,赍志沒齒無異也!” 名士清流敬愛名妓,不單是迷戀她們的色藝,與之耳鬢廝磨,淺斟低吟,春花秋月,似乎還有出于尋找知音抒解生活和政治上的郁悶之意;名妓倚侍名士清流,不僅是仰慕他們的才情風雅,更是看重他們的政治志節(jié)。文人騷客,仕人遺老,居廟堂之高的貴人達官,帶著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羈絆,在秦淮微涼卻又飄蕩著迷離的夜色里,把功名換了淺斟低唱。
名妓們多住在秦淮兩岸的河房里。吳慶箕在《留都見聞》中說:“南京河房,夾秦淮而居。綠窗朱戶,兩岸交輝。而倚檻窺簾者,亦自相掩映。夏月淮水盈漫,畫船蕭鼓之游,至于達旦,實天下之麗觀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