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圭恰迪尼和他的《格言集》(7)

雖敗猶榮的先知 作者:馮克利


近世以來的政治發(fā)展有兩大趨勢:一是商業(yè)與物質(zhì)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進(jìn)步導(dǎo)致分工與興趣的多樣化,二是國家權(quán)力的日益膨脹對社會的擠壓。如何讓國家超然于這種多元的利益格局,社會如何通過某種規(guī)范,寓紛爭于和諧之中,是馬基雅維里和圭恰迪尼兩人都沒有解決的問題。處在近代早期的他們,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好素材,但并未提供給我們多少處理這些素材的好方法。然而,人世間難有不伴隨某種缺陷的思想,對圭恰迪尼可以這樣說,對馬基雅維里同樣也可以這樣說。他們所代表的兩種精神取向的功過得失,并不是一個可以輕下定論的問題。

圭恰迪尼:《圭恰迪尼格言集》,王堅譯,譯林出版社,2012 年8 月

馬基雅維里:《君主論》,潘漢典譯,商務(wù)印書館,1985 年7 月

馬基雅維里:《論李維》,馮克利譯,世紀(jì)出版集團(tuán),2007 年

杜蘭:《文藝復(fù)興》,東方出版社,2003 年12 月

F. Guicciardini, Dialogue on the Government of Florence, 中國政法大學(xué)出版社“劍橋政治思史原著系列”,2003

Felix Gilbert, Machiavelli and Guiccardini: Politics and History in the Sixteenth-Century Flore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J. G. A. Pocock, Machiavellian Moment, Florentine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Atlantic Republican Tradition, revised edi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