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是“低下的”智力題解決中,還是在偉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中,西蒙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特別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人們總是因為一些靈感得到許多可驗證的假設,然后還要走一些思考上的彎路,最終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從來沒有一個智力題的解決或者科學發(fā)現(xiàn)是單純依靠天才和靈感的。
西蒙與他的同事推廣了許多今天仍然廣泛使用的術語,“解空間”就是其中一個。解空間是指一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潛在性答案。當計算機程序下象棋時,程序就會尋找解空間。它會檢查所有可能的“步”,直到找到最佳的方案。
西蒙認為搜尋解空間是人們解決智力題的思考范例,即便是那些做出過突出科學發(fā)現(xiàn)的科學家(例如開普勒和普朗克)也不例外。解空間的概念具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力。當你通過編程讓計算機去解決某一個問題時,最重要的就是確定解空間,然后軟件就可以利用計算機令人稱奇的高速度來尋找答案。
這種方法也有很多局限性。許多問題的解空間太大了,甚至是最快的計算機也不能夠完成任務(這就是為什么下象棋的計算機雖然可以打敗大師級的選手,但卻不能下出“十全十美”的一局)。同樣讓人們困惑的還有:我們很難把一個問題的解空間詳細列舉出來,有時候會把許多無關的東西包含進去。解空間常常顯得和真正解決問題關系不大。
“開汽車門時鑰匙應往哪邊轉才能打開車門?”從狹義上來說,這個問題的解空間是由兩個可能的答案組成的:“順時針”和“逆時針”。但是這種答案與問問題的目的卻是背道而馳。微軟公司面試問題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夠為自己的答案找到支持的論據(jù)。無論你給出的答案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最重要的是要給你的答案找到合適的理由。答案并不重要,關鍵是支持答案的理由。說得現(xiàn)實一點,正是這些可能的理由組成了這個問題真正的解空間。
通常來說,智力題和猜謎題的解空間是很難確定的。要快速而清楚地確定問題所涉及的范圍,以及哪種類型的答案可能合理,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正是這一點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十分艱難。從小的方面來說,也正是這一點使得人們在回答面試問題時感到困難重重。
認知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對西蒙“理性”解決問題的樂觀看法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一些最近的分析認為,沒有一個人知道怎樣解決問題,除非他已經(jīng)解出題來。和西蒙的解空間相反,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戴維·珀金斯提到了“零線索高原”。如果把問題的可能答案比做一塊地,那么正確答案就位于其中高原的某處,我們必須在這塊高原上尋找答案(但往往缺乏線索,無從下手)。
珀金斯把解題者與掘金者相比較。掘金者不知道金礦到底在哪兒,也不能加以推論。你可能認為掘金者找到黃金是全憑運氣,但如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掘金者比其他掘金者更容易找到黃金。這是因為他們采取了針對性的辦法。他們對黃金的“搜尋”不是隨意的,而是有系統(tǒng)的,這種搜尋是以他們對一些確實存在的地理線索的敏銳感知作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