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Ⅰ 奪命的經(jīng)度(3)

羅輯思維2 作者:羅振宇


還有人就提出來這樣一種方法。我們每隔幾百海里就弄一艘船,每隔一小時就往天空中打一種類似于信號彈的炮彈。這樣整個航線上所有的船都能根據(jù)這個信號彈來調(diào)整自己的時間。你聽著這個想法好像還很宏大,有點像我們中國古代人發(fā)明的烽火臺。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想法根本就不可能實施。不說耗資多大,就光說在大西洋當中把一艘船固定在一個位置,當時的技術都做不到。為什么?因為大西洋的海底太深了,你有什么辦法能夠讓一艘船在大西洋的中間拋錨?

到最后只剩下了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指向天空。天空的日月星辰,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鐘表,隨著時間的不同天空上的星象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變化。如果有一張表能告訴我們,我們頭上的星空是什么樣的,對應的倫敦上空的星象會是什么樣,倫敦的星象所對應的時間是幾點,根據(jù)不同的時間的變化一對一測算,這不就可以測算出經(jīng)度了嗎?這種方法稱之為星象法。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時鐘法。造兩座靠譜的時鐘把它帶上船,一座對準倫敦格林尼治時間,另一座時鐘使用當?shù)氐臅r間,兩塊表一對就可以測算出經(jīng)度來。這是兩條不同的技術路徑。

從16世紀開始一直到17世紀的一百多年當中,人類都在為這個事情苦惱,那么這兩種方法最后誰得勝了呢?

如何在茫茫的大洋上如何為一艘船定位它的位置,找到它準確的經(jīng)度,這個問題折磨了歐洲人好幾百年。而最早受折磨還不是英國人,而是西班牙人。大家都知道哥倫布是西班牙人,他開創(chuàng)了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艦隊是最早稱霸大洋的。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是菲利浦三世,他說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啊?干脆懸賞吧。那最早去沖刺這個賞金的是誰呢?就是當時著名的科學家伽利略。

伽利略兩個辦法都想了。一個是鐘表法,有的人可能知道鐘擺就是伽利略發(fā)明的。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不靠譜,又轉頭去向星空要他的時間。

他發(fā)現(xiàn)木星有四顆衛(wèi)星,這四個衛(wèi)星在天空的出沒跟時間之間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所以無論人們在大洋上哪個位置,他只要是觀察這四個衛(wèi)星看出沒的規(guī)律就可以定下時間啊。他甚至做了一個叫賽拉通的東西,這東西有點像現(xiàn)在的防毒面具。一個船員戴上那個東西后用一只眼睛通過一個孔瞄準木星,然后用另外一只眼通過另一個孔能去觀測木星的衛(wèi)星。這個賽拉通在陸地上還比較好用,但是一到船上根本不可能。你想船上是那樣的顛簸,在茫茫的星空中找像微塵似的那么一個點,還要試圖通過一個小孔把它定位住,這怎么可能有操作性呢?按當時的人的話來講,就是船員的心跳都可能使那個衛(wèi)星的小點兒跑出我們的視距。

伽利略雖然從理論上找到了方案,但是實際上沒有解決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