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廢井冷眼(5)

文化苦旅(新版) 作者:余秋雨


司馬光說得不錯,但他太書生氣了。歷史上,除了少數(shù)偉大人物的響亮行為外,多數(shù)政治都是現(xiàn)實的。唐玄宗管理龐大的朝廷事務已經(jīng)十分吃力,他怎么會為一種遠離自己的權力之爭,付出太大的代價?

于是,那位可憐的大門藝只能在長安城里躲躲藏藏,怕被渤海國的人發(fā)現(xiàn),怕暴露唐玄宗為他編制的謊言。他寄情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容不了他;他親近唐朝,唐朝幫不了他。

讓他稍感安慰的是,由于他和別人的努力,渤海國還是逐漸領受了唐文明的光照。更由于自然規(guī)律,保守勢力一批批老去,連他們的子孫也被唐文明吸引。因此,終于迎來了公元九世紀的大仁秀時代(817—830)。

大仁秀時代的渤海國在各方面都達到鼎盛,被稱為“海東盛國”。一度,這兒的“上京龍泉府”和中華版圖西邊的長安城,一東一西,并立于世,成為整個亞洲的兩大文明重鎮(zhèn)。

乍一看,渤海國內(nèi)部的危險解除了。那就轉過身來,看看外部的危險吧。

周圍的部落,仍然未脫游牧習性,因此與渤海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差帶來了羨慕與趨附,但在羨慕和趨附背后,卻藏著強烈的嫉妒和仇恨。九世紀前期的渤海國器宇軒昂,但包圍著它的,卻是大量越來越閃爍的目光。它擁擠的街道太刺激那些渴望人煙的馬蹄了,它顯赫的名聲太撩撥那些企盼成功的山民了,它如潮的財寶太吸引那些背囊寒薄的騎手了。

于是,那一天終于到來。來得出乎意料,又來得理所當然。大仁秀時期才過去一百年,公元九二六年,渤海國竟一下子被契丹所滅。

人們會問:作為渤海國的宗主,唐朝為什么不出手來幫它一把?

答案是:在十九年前,唐朝已先于渤海國滅亡。

其實,即使唐朝沒有滅亡,也幫不了?!鞍彩分畞y”之后,氣象已失,門閥林立,哪里還管得上東北亞的一個自治藩國?

在人類歷史上,一切高度文明的城堡被攻克后,下場總是特別悲慘。

因為勝利者知道,城堡里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遠遠高于自己的文明秩序。攻下來后,無法控制,無法融入,無法改造,除了毀滅,別無他途。

入城的契丹人騎在馬上四處打量,他們發(fā)現(xiàn),不僅是市民的眼神和臉色那么冷漠,就連城磚和街石都在反抗。一種復仇的氣氛彌漫四周,抓不住,又趕不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