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家:直道而行(3)

家世 作者:余世存


遺憾的是,梁濟這樣的中國人在我們文化里如此罕有,他至今都被人們忽視。他的兒子梁漱溟認為,他有任俠、認真、不超脫等特點,這些精神個性也影響了孩子。但實際上,這個六十歲自我了斷的中國人極為開通,他對友人、對孩子都是和藹的、循循善誘的。梁漱溟追憶兒時趣事時說,他積蓄的一小串銅錢不見了,吵鬧不休。父親在庭前桃樹枝上發(fā)現(xiàn),讓他去看。梁漱溟看時,見樹上有父親寫的小紙條:一小兒在桃樹下玩耍,偶將一小串錢掛于樹枝而忘之,到處向人尋問,吵鬧不休。次日,其父親打掃庭院,見錢懸樹上,乃指示之。小兒始自知其糊涂。

梁濟跟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是莊重的,平等的,又是尊重的。在梁漱溟的記憶中,父親對他“完全是寬放”的,甚至“很少正言厲色地教訓(xùn)過我們”。他“只記得大哥挨過打,這亦是很少的事”,他自己則“在整個記憶中,一次亦沒有過”。

梁漱溟到讀四書五經(jīng)的年齡了,梁濟不讓他讀,而讓他學(xué)習(xí)《地球韻言》。年輕的梁漱溟拒絕家中提婚要求,想出家當(dāng)和尚,梁濟雖不以為然,但也不明示反對……他的影響是有力的,使得梁漱溟在處事做人上跟他一樣,以至于在梁漱溟十七歲時,梁濟贈其兩個字“肖吾”。

自殺前三天,即1918年11月7日,已經(jīng)下了決定的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正在北京大學(xué)當(dāng)哲學(xué)講師的兒子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薄澳芎镁秃冒?!”梁濟說罷離開了家。這是他留給兒子的最后的話。梁濟的死,在京城有過一些影響,徐志摩、陶孟和、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傅斯年、梁啟超等人都有過評論,他們多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尊敬。

自然,父親的自殺對進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殺的梁漱溟是一個啟示。有人說,民族血脈的新舊交替,這驚遽的時刻總要有人來表現(xiàn),梁濟選擇了表現(xiàn);這驚遽的時刻過后總要有人去承擔(dān),梁漱溟選擇了承擔(dān)。梁漱溟選擇了活下來,并開始了他傳奇而高壽的一生。

梁漱溟跟毛澤東同年,他的一生也跟毛澤東結(jié)緣。馮友蘭在他去世后寫的挽聯(lián)說:“鉤玄決疑,百年盡瘁,以發(fā)揚儒學(xué)為己任;廷爭面折,一代直聲,為同情農(nóng)夫而直言。”上聯(lián)即述其德業(yè),下聯(lián)則涉及跟毛澤東的緣分。

1918年,兩人在北大教授楊昌濟先生的家里初識,當(dāng)時的梁漱溟已是名人,是北大哲學(xué)系講師,毛澤東則在北大當(dāng)圖書管理員。二十年后,梁漱溟到延安跟毛澤東談中國的出路,半個月中毛澤東與他長談八次,有兩次是通宵達旦。梁漱溟回憶說:“彼此交談都很有興趣?!泵珴蓶|后來則稱:“我同梁漱溟比較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