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瑞士金:小姐的心,丫鬟的命(1)

貨幣戰(zhàn)爭5:山雨欲來 作者:宋鴻兵


“二戰(zhàn)”的爆發(fā),打斷了倫敦壟斷世界黃金市場的好日子。從1939年到1954年,倫敦黃金市場在戰(zhàn)爭的烽火和戰(zhàn)后的混亂中被迫關閉。如果“一戰(zhàn)”后大英帝國還能勉強維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英國在“二戰(zhàn)”中的空前損失,特別是其殖民帝國被美國強行肢解之后,倫敦永遠失去了恢復金融霸主的機會。在黃金市場中,另一個強大的對手已經(jīng)悄然崛起,這就是瑞士。

瑞士在“二戰(zhàn)”中作為納粹德國與盟國進行秘密商業(yè)交易的中樞,被希特勒有意地“保護起來”,成為“中立國”。瑞士各銀行向瑞士財政部申報的總賬表明,瑞士的黃金從1941年的3.32億美元猛增至1945年的8.46億美元,其中至少有5億美元來自納粹德國,這個數(shù)字與克林頓時期美國國會的調(diào)查報告相吻合。該報告指出,“二戰(zhàn)”期間瑞士曾經(jīng)接收了價值4.4億美元的納粹黃金,其中3.16億是納粹從別國掠奪的。

1945年至1954年,趁英國黃金市場仍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機會,瑞士的銀行開始四處活動,整合世界各地的黃金供銷渠道,試圖建立以瑞士為中心的全球黃金市場。在供貨渠道方面,瑞士人沒有意識形態(tài)的顧慮,他們一方面與前蘇聯(lián)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建立起牢固的商業(yè)伙伴關系,另一方面甚至跑到南非去挖英國的墻腳。在銷售渠道上,瑞士人最成功的擴張就是發(fā)現(xiàn)了亞洲市場強烈的黃金需求,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上狂賺了一把。

1949年,中國國民黨政權已經(jīng)瀕臨最終的崩潰,北京、上海的黃金價格飛漲到50美元~55美元,而歐洲市場的黃金價格僅為38美元。民國政府的達官貴人和富豪們,以遠高于歐洲的價格瘋狂搶購黃金,最后又將這些黃金存入了瑞士的銀行。一進一出間,巨額的利潤讓瑞士人賺得盆滿缽滿。同時,瑞士銀行的信用在中國深入人心,連新中國成立之后,主要的國際黃金業(yè)務都是通過瑞士進行。

瑞士的黃金市場迅猛擴張,很快就將世界各地市場中大大小小的黃金交易商籠絡到自己的帳下,再加上瑞士黃金高超的精煉技術,瑞士金條逐漸成為世界最流行的標準產(chǎn)品。到20世紀70年代初,80%的南非黃金流進瑞士而非英國。從1972年到1980年,前蘇聯(lián)出口的2000噸黃金都匯集到了瑞士。70年代中期,美國和IMF為了將黃金徹底“非貨幣化”,大舉在市場中拋售金條,聰明的瑞士人悄悄吃進了其中的1/3。瑞士人還每年向意大利和中東的首飾行業(yè)輸出500噸黃金,從羅馬到德黑蘭,從伊斯坦布爾到利雅得,從新加坡到香港,到處都是瑞士精煉的金條。

巨大的黃金市場為瑞士提供了充足的黃金儲備,瑞士中央銀行為每一個瑞士人存儲了13.2盎司(411克)的黃金,比美國這個最大的黃金儲備國的人均持有量高出了整整11倍![5]每一張流通中的瑞士法郎紙幣背后,都有高達1.1倍的金條為支撐,瑞士法郎成為整個西方世界中最堅挺的貨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