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寫道,“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聆聽古人的心音,徜徉于心靈的海灘。于是,在人海喧鬧之際,我們要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風清的孤獨:春江、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玉戶、月華、鴻雁、魚龍……心靈就在此岸,它包涵了豐盈的生命和空靈的境界!平時所學都是向外追求,越求越遠。佛法是要我們向內(nèi)追求,能向內(nèi)追求,“道”就會和我們很親切、很靠近。
有一位初學者問溈山禪師:“什么是道?”
禪師回答:“無心是道?!?/p>
初學者說:“我不會?!?/p>
禪師說:“你去找會的人?!?/p>
學者又問:“誰是會的人?”
溈山禪師不客氣的回答:“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苯袢帐澜缛诵募妬y,物欲橫流,多少人在煩惱中打轉(zhuǎn),究其原因,大都只重物質(zhì)價值,不重精神價值。我們必須先從心里建設(shè)起來,用“無心”來進入佛法,才能真正的無所不辦,無所不勝。求道者也要能從佛像僧容里,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從花草砂石內(nèi),認識自己的清凈本性;從座椅拜墊上,體會自己無限的生命;從夜晚明月中,握住自己的永恒未來。燃燈法師說:“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zhí)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上郎先杂写蠖鄶?shù)人為了各種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時刻,只余下少許時間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其實,智慧就藏在我們的周圍,大自然和我們的人生其實都有智慧的足跡。悟的主體是自己的心,也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悟的結(jié)果便是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看清生命的究竟,也看清真正的自己。心不動念,就不會痛苦。那個讓你痛苦的心,就是你的貪心、瞑恨心、怨怒心、對事情糊里糊涂的迷糊心、散漫心。
落花猶在,舊夢依稀,白云蒼狗,變化無常,因緣聚散又豈是個人意愿?生命就是一塊空白的宣紙,心靈的解脫本沒有彼岸。那份被沉默掩蓋的悲傷,那份濃濃的情感,仿佛不斷稀釋的茶,也許只是過眼云煙。耳聽天籟,怡情山水,心有幽情,凝思成文。今夜,品味淡然,獨守一室,道由心生。任那輪明月,如水般地照進窗前,安靜地坐浴月華,聽任那時光深處的月輪,圓了缺,缺了又圓。而此時,可有誰知,岸就在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