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我們從20世紀進入21世紀的那個夜晚,的確發(fā)生了一些改變。那種“向前看”的沖勁似乎減弱了,迎接未來更多地變成了守住當下。人們不再展望事物的發(fā)展走向,轉而開始思索其當下的狀態(tài)。
舉例來說,在金融領域,一項投資的未來價值從此顯得沒有其現(xiàn)有價值重要。進入新千禧后不過10個星期,主要股指就打破歷史最高紀錄,其中側重科技股和未來收益的納斯達克指數(shù)更是沖上了5 100點。自此以后,股市開始下滑,至今也沒能完全恢復。誠然,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破滅算是肇因之一,但股市疲軟與數(shù)字技術成敗毫無關聯(lián),卻與更宏大的社會轉變息息相關,人們從期待未來轉向重視現(xiàn)有價值。人們不再展望未來,轉而開始關注當下。對一項投資而言,“總有一天”能價值幾何顯得不再那么重要,比起“總有一天”,人們更看重“今天”。一只股票有什么故事可講,也就是說有什么未來升值的跡象,開始變得沒有股票實際的實時價值重要。我的股票現(xiàn)在值多少錢?我手頭到底有多少?我的份額現(xiàn)在價值幾何?
股市無限擴張只是在以未來為重心的文化基礎上誕生的眾多故事之一。20世紀那些偉大的“主義”(從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共和主義、烏托邦主義到彌賽亞主義)無不依靠宏大故事才能推動自身發(fā)展。在人們眼里,沒有一樣能在短期內或當下就發(fā)揮作用。它們都允諾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但都需要人們先熬過不那么美好的今天。(或者它們至少也能為當下提供一些總比過去所有痛苦稍好的條件。)最終結果能讓一切手段名正言順。今天的戰(zhàn)爭意味著明天的解放,今天的忍耐就是明天的救贖,今天的工作是為了明天的獎勵。
這些故事曾長期令人信服,尤其是在美國,樂觀主義和對未來的重視似乎可以被視作其民族性格。移民為了尋求更好的明天,冒著生命危險橫跨大洋來到這荒野中定居。新世界需要書寫新故事,而新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前進的動力,號召我們?yōu)槲磥矶?。新教徒那種今日努力奮斗只為明天更加美好的工作理念在美國深深扎根,其牢固程度遠勝于其他任何地方,部分原因在于新大陸當時擁有富饒的尚未開發(fā)的資源,以及給人帶來的那種廣袤無垠的感覺。當歐洲懷抱著代表過去的博物館和文化時,美國卻自認為正在開辟新天地。
時至“二戰(zhàn)”結束,這的確變成現(xiàn)實。唯一不同的是,美國的新天地不再是開辟新疆土,而是研發(fā)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提出新理念,從而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展開新的故事篇章。就如摩門教將《圣經(jīng)》的古老故事引入當今的美國一樣,從火箭船到計算機芯片,科技將把美國昭昭天命的故事繼續(xù)引向未來。盡管人們對“美國夢”的解讀不盡相同,但幾乎都依存于鼓舞我們前行的同一類故事。從經(jīng)濟上、政治上到精神上,我們都靠這些故事支撐著。
這些故事合在一起,幫助我們構筑關于生活、國家、文化和信仰的敘事傳統(tǒng),我們采取故事的方式體驗和描述世界。在這種敘事風格的鏡頭下,美國不僅僅是我們生活的地方,還關乎一個民族經(jīng)過漫長歲月一路走來的旅程。蘋果公司不僅僅是一家智能手機制造商,還關乎兩個在車庫里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他們夢想著人類有一天能憑借對技術的駕馭發(fā)揮巨大創(chuàng)意。民主不再是統(tǒng)治的方法論,而是一股解放人性的推動力。污染也不僅僅是工業(yè)領域的責任,更是一場關乎整個人類文明存亡的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