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言辭尖刻的同事曾說:“你這家伙真是容易厭倦,穩(wěn)定不下來啊?!钡乾F(xiàn)在回想起來,我在選擇公司、選擇工作的時候,遵循了3個準則。我對自己的選擇充滿了自信。
第一個就是,比起“做什么”,“和誰一起做”更為重要。直到今日我都是按照“我想和這樣的人一起工作”的想法來選擇公司的。
大學期間,我通過了司法考試。即便這樣,我也沒有成為律師,因為我沒有碰到一位可以讓我把他視為榜樣的律師。
考試合格后,我以走訪律師事務(wù)所的形式,創(chuàng)造了與律師見面的機會。我見到了很多律師,但是卻沒有遇到一位律師促使我決定“要成為他這樣的律師”。
最終我選擇了波士頓咨詢公司,并接受了為期兩周的培訓。在這次短期的培訓中,我成功地掌握了工作技能,并且產(chǎn)生了強烈的“我想和這些人一起工作”,“我要像他們一樣”的想法。
從與他們的交談中,從他們的勤奮工作中,我看到了他們的睿智并感到欽佩。此外,他們充滿朝氣、快樂地工作,擁有高水準的專業(yè)意識,也讓我向往。他們會主動幫助別人,努力教導對方,喜歡關(guān)照別人,非常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一切。我渴望當我30歲、40歲的時候也能變成他們那樣。這些想法正是我選擇進入這家公司的理由。
我從事保險工作的契機,也是源于與別人的一次相遇。
“我會支持你的,一起做保險工作吧!”
投資家谷家衛(wèi)曾這樣邀請我。那時候我還沒有決定是否要接受。
“巖瀨君如果有好點子就去做,如果沒有,我這里正好有幾個正趨于成熟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