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命的思索》三、斯特拉斯堡的早年歲月(3)

生命的思索:史懷哲自傳 作者:(德)阿爾伯特·史懷哲


里希坦柏格雖是法國人,卻對德國文學(xué)頗有心得,我們彼此情深意重。1818年回到斯特拉斯堡,跟我學(xué)過音樂和哲學(xué)的敏德同學(xué),對德法文學(xué)頗有研究,可以說繼承了里希坦柏格的地位,成為我的另一位摯友。

此外,一次不期而遇令我難以釋懷,時間是20世紀(jì)初某個春風(fēng)宜人的早晨,地點在狹窄的圣雅各路上。當(dāng)時,我雇了一輛馬車急忙赴約,狹窄的街上各種交通工具堵塞得水泄不通。我一臉無奈,緩緩前行之際,突然為眼前一臺敞篷馬車上的乘客所吸引。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那頂考究的高帽(當(dāng)時法國人還戴著高帽),接下來看見的是顆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優(yōu)雅的腦殼,十分怪異的腦殼。但仔細端詳之后——交通堵塞,還得煎熬一段時間——我對那顆腦殼竟然產(chǎn)生了一種向往。我感受到一種精神的高尚性與面容的怪異性的強烈反差。此人散發(fā)并彌漫出一種跌宕不羈且樸實無華的氣質(zhì),又呈現(xiàn)一種無悔無懼的剛毅,我實在未曾見過這樣的人。凝眸之際,憬然有悟,他就是那位久聞大名的克里蒙梭 。后來我聽說,塞尚曾試圖為克里蒙梭畫像,再三試畫后,只得放棄,因為他“無法為這樣的人畫像”——我是深得其中滋味啊。

新紀(jì)元的第一年,我在巴黎外語學(xué)會用德語做了一系列關(guān)于德國文學(xué)及哲學(xué)的演講。記得當(dāng)時演講的話題涉及尼采 、叔本華的思想,豪普特曼、蘇德曼 的作品,以及歌德的《浮士德》。1900年8月,我正在備講尼采時,噩耗傳來,他死了,死亡終于解放了他。

那幾年對我后來的創(chuàng)作影響極大。平淡中歲月一晃而過。幸好,我比較專心,能夠井然有序地工作,不敢有一絲懈怠。

因為時間和經(jīng)濟拮據(jù),我很少出外旅游。1900年,我陪同大伯母到奧白安美角觀看基督受難劇 。舞臺布景比受難劇本身更出色。從《舊約全書》摘取的幾個情節(jié),舞臺演出效果的差強人意,表演過于戲劇化,劇本有問題,以及俗氣的配樂,一切皆令我不敢茍同。倒是演員們對角色的投入,那份熱誠、那份熱情,深深地觸動了我。

受難劇演出本應(yīng)成為一種宗教活動,用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xiàn)于村民。也許是因為觀者如潮,為了調(diào)和眾口被迫偏離了原來的模樣,變成了舞臺劇。在我看來,確實不太合適。不過,任何尚能感悟生命、重于精神文明的人都得承認,盡管受難劇變形了,奧白安美角純樸善良的人沒有變,他們依舊在虔誠地、投入地演出。

若手頭略為寬裕,我會動身參與拜羅伊特音樂節(jié),以接受心靈的洗禮。在斯特拉斯堡撰寫有關(guān)巴赫的書籍時,我認識了珂西瑪·瓦格納夫人。她對巴赫的感覺很好。我對她說,巴赫的音樂總體是描述性的,夫人對此感覺詫異驚喜。有一次,夫人到斯特拉斯堡探望著名教會史學(xué)家費克,請我去新教堂用一臺精致的摩克林管風(fēng)琴 演奏巴赫的圣詠前奏曲,來闡釋我的觀點。那次她還給我講了許多故事,都是有關(guān)她年輕時接受宗教教育,以及后來皈依新教的逸事。然而,無論我們見面多么頻繁,在這位氣質(zhì)高雅、才華出眾的知識女性面前,我總也克服不了臨場羞怯的心態(tài)。

至于齊格弗里德·瓦格納(珂西瑪和理察·瓦格納之子),他在許多方面都非常杰出,讓我最欣賞的是那溫文爾雅、謙遜質(zhì)樸的個性。在拜羅伊特音樂節(jié)目睹過他勤勉工作的人,莫不贊聲不絕,無論工作表現(xiàn)還是處事方式。他創(chuàng)作的樂曲,動聽悅耳,意義深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