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魚有八卦(3)

風月有痕 作者:老貓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能力有限,吃魚還是件很奢靡的事情,魚能和熊掌并列。到了后來,魚就便宜了。唐朝開成年間,物價特別便宜,村子里賣魚或肉,一般人拿半尺絹就能換到,要是讀書人,寫一幅白樂天的詩,就可以換了。

鰣魚,是被古代文人們特別推崇的美味。人們說,它最美味的部分在于皮肉之交處,所以吃鰣魚都是不去魚鱗的。但鰣魚還有一個別稱叫作箭魚,肚子上面的細刺像箭鏃一樣多。不止一個文人把這當成最大的遺憾,蘇東坡就說過,鰣魚刺多是一大恨事,宋朝的彭淵材更是把鰣魚多刺,列為平生五大恨事之首(其他為金橘多酸、莼菜性冷、海棠無香、曾子固不能作詩)。這鰣魚,還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有趣的是,在鰣魚中還有“魚皂隸”的說法。如果漁民捉到腰間環(huán)繞一條紅色鱗帶的鰣魚,那么就是捉到魚皂隸了,這意味著,今年的鰣魚一定特別多。有吃魚的,就有放魚的。古人放生,大多愿意放魚。為什么都放魚而不放豬啊雞啊什么的呢?明朝《廣志繹》認為,原因是雞豬之類,屬于六道之中的定殺業(yè),而魚屬于不定殺業(yè)。其實也未必合理。魚放到江河里,能活下去,豬和雞放到野外去,能活幾天啊?要放生,還是放魚有效果。

說起放生,還有把事情搞砸的?!逗P侣勔膱岳m(xù)志》里說,宋仁宗年間,潭州每年三月、四月和八月,都要搞放生會。道觀磬鈸齊鳴,引導人們把鳥放上天,把魚放入河??烧l知道沒多會兒,放出去的鳥不少墜落到地上,魚也翻了白。道士們一查原因,原來一到放生會,老百姓就爭相到市場上去買魚禽,生意好了,商家就大肆粘鳥網(wǎng)魚,動物們都帶了傷,放了也是個死。這放生會就成了殺生會了。后來在一位云游道士的建議下,放生這個節(jié)目就被徹底放棄了。

在放生的故事中,還有名人趣事,名人就是在五代混戰(zhàn)的亂世中當過四國宰相的官場不倒翁馮道。這老爺子在家里挖了個放生池,買到活魚就擱池子里養(yǎng)著。當時他兒子也做了官,是個監(jiān)丞,可一點都不像爹,特別愛吃魚??吹嚼蠣斪映刈永锏聂~,忍不住,時不常偷釣一條拿去吃。馮道發(fā)現(xiàn)了,極其不愉快,不過也沒訓斥兒子,而是給魚池建了個院子,用墻圍上了,門上上了鎖,還寫了首詩:“高卻垣墻鑰卻門,監(jiān)丞從此罷垂綸。池中魚鱉應相賀,從此方知有主人?!?/p>

爺倆為魚斗氣兒,還真有意思。

《風月有痕》京東·在線試讀連載完畢,更多精彩,請參見原書。呼吁您購買正版圖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