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這個系統(tǒng)是有效的。2011年的密西西比洪水流量要高于1927年,但是堤壩未被摧毀。不過,目前的系統(tǒng)對洪泛區(qū)的認識十分狹隘,認為它們目的單一,需要被重新設計。它沒有考慮到流動多變的河流,或者巨型洪水的不可預見性以及歷史上未曾出現(xiàn)的新氣候趨勢。有種簡單而激進的辦法,就是將洪泛區(qū)改造成河流系統(tǒng)的永久組成部分,而不是平常保持干涸,在危急情況下才投入使用。當工程兵團執(zhí)行賈德溫的方案時,農(nóng)業(yè)的價值掩蓋了洪泛區(qū)的其他價值,而科學家對它們的運作方式知之甚少,也不甚明了如何恢復洪泛區(qū)。
在1928年的《防洪法》指導下,兵團開展了頗為壯觀的密西西比河及支流計劃,沿著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修建起更加堅固、更加先進的堤壩。最終沿著密西西比河主河道修筑了1 600多英里的堤壩與防洪墻,這是世界上最長的堤壩系統(tǒng),而除此之外還有沿支流修建的幾百英里堤壩系統(tǒng)。在全美范圍內(nèi),工程兵團負責修建了2 000個堤壩系統(tǒng),總長14 000英里。
堤壩能阻擋洪水,但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它們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采用各種方式控制河流,包括導航、水力發(fā)電以及飲用水源。當?shù)睾腿珖藿艘粋€又一個先進的結構設施,期望著最好的結果。在需要時修補堤壩,把信念都寄托在石頭、螺紋鋼和水泥上。此舉已經(jīng)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不可能完全消除其影響,誰也不愿意這樣做。但是政府的確需要消除一部分影響。簡而言之,人類是不可能在與地球本身地理過程的對抗中取勝的。
比如,密西西比河下游并不是一直順著如今這條鋪滿水泥的河道流淌的。這條河每隔1 000年左右就會在三角洲上變動位置,尋找匯流進入墨西哥灣的最短路徑。1953年左右,水文學家和工程師們意識到,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小城錫姆斯波特(Simmesport)南側,與密西西比河平行流淌的阿查法拉亞河(Atchafalaya River),在接近巴吞魯日(Baton Rouge)的地方幾乎要截斷密西西比河的主河道。一旦真的發(fā)生截流,巴吞魯日和新奧爾良的主要港口以及它們之間的許多工廠都只能干涸。
針對這種情況,國會使用了獨特的立法權,通過一條法律宣布不允許阿查法拉亞河造成這種后果。這條法律規(guī)定了阿查法拉亞河每年能從密西西比河獲取的總水量。河流自然對這種規(guī)定置之不理,于是又輪到陸軍工程兵團建造另一個強大的裝置以使河流行為符合規(guī)定。
約翰·麥克菲(John McPhee)在《控制自然》(The Control of Nature)一書中令人印象深刻地描寫了這樣做的結果,這是一則關于人類的技術與愚蠢的故事。工程兵團修建的洪水閘門系統(tǒng)叫作老河流控制結構,本意是阻止密西西比河不可避免的西遷。這個結構在1973年幾乎垮塌,工程兵團擔心它在2011年再次面臨危險。總有一天,這個結構會垮塌。自然之力終將取得勝利。密西西比河將不顧所謂的正義與合理而自由行動。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自然價值的一部分,盡管沒有很多明顯的經(jīng)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