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1)

我們離世界第一經濟大國還有多遠 作者:程超澤


中國大概花了20年的時間,在全球范圍內打入了一個接一個的制造業(yè)領域。中國沒有在“中國制造”止步。當世界正熱烈談論中國制造商是如何把從襪子到半導體等各種商品成本降低,談論中國手機用戶數(shù)量(4.4億)或中國的水泥消費在全球總量中所占的比例(40%)的時候,人們的話題正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chuàng)造”。

你如果在著名的上海浦東工業(yè)開發(fā)區(qū)驅車前行,視線所及,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新的工廠拔地而起。這里有制造高端芯片的英特爾公司(Intel)。再往前走,你會看到生產精密的光纖制品和陶瓷載體的康寧公司(Corning)。這里還有制造精密的液晶顯示屏的日本松下公司(Matsushita),以及在一流的自動化煉鋼廠生產鋼材的德國 Thyssen Krupp 鋼鐵公司。阿爾卡特公司(Alcatel)生產的產品幾乎無所不包——從數(shù)字轉換系統(tǒng)到視頻會議設備。這家公司還將其在亞太地區(qū)的總部從新加坡遷到中國上海。當阿爾卡特亞太區(qū)總裁施培興(Ron Spithill)被問及是否有阿爾卡特目前無法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時,他沉思了片刻說:“不,我認為沒有?!?

這個回答意義重大。首先這意味著,中國不僅是涉及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yè)(如玩具和紡織品)的國度,而且作為一個高附加值、技術先進的產品的可靠和穩(wěn)定的生產國,它正在改寫世界制造業(yè)的許多領域經濟。這一過程已經正在進行。對于一家全球性公司來說,這意味著“你必須在中國擁有一個大規(guī)模的生產基地,因為如果你沒有的話,中國人很快也會趕上來的”,麥肯錫(McKinsey & Co.)大中華區(qū)董事長兼總裁歐高敦(Gordon Orr)如是說。

的確,對于任何稱職的首席執(zhí)行官來說,問題不在于是否要將部分生產能力轉移到中國,而在于轉移多少以及多快速度轉移。就在20世紀和21世紀交接的10多年前,外國公司來中國建廠(以汽車制造業(yè)為例)還只是為了躲避本國的高關稅壁壘,或者是為了在一個潛在大市場尋找落腳點,或者是為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生產低科技含量的產品。對于外國生產廠家來說,那時的中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他們對中國勞動力的質量表示懷疑,公路和鐵路系統(tǒng)的基礎設施短缺的問題則意味著無法及時供應零部件。同時對知識產權問題的憂慮也普遍存在,因為經理們擔心他們先進的制造技術會像鱷魚(Lacoste)襯衫被輕易地仿制出售。然而,在中國沿海的制造中心,以及在北京、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和其他內陸大城市及周邊地區(qū)不斷涌現(xiàn)的工業(yè)區(qū)里,這些憂慮很快消散??鐕景l(fā)現(xiàn),中國的勞動力資源不僅豐富廉價,而且受過良好教育,紀律嚴明。同時中國還有著龐大并迅速增長的年輕工程師的人才庫。在美國大學里,工程和科學領域的外國留學生以中國人為數(shù)最多,可供外國公司使用。據(jù)香港 DBS Securities 首席經濟師馬軍統(tǒng)計,過去3年里,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金額高達 1123 億美元。在今后兩年時間里,中國還將吸引 860 億美元的投資。“有一個趨勢越來越明顯,”馬軍說,“這些投資將是重大的戰(zhàn)略性投資,其目標既針對中國市場,也針對高科技的出口市場,而已經不僅僅是像當年是奔廉價勞動力而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