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迷霧重重(2)

底線:默多克與《泰晤士報》之爭背后的新聞自由 作者:(美)哈羅德·埃文斯


斯佩澤前去拜訪了多位英國律師。他覺察到,多數(shù)人對勝訴酬金制反應冷淡。如果瑪麗勝訴,事務所可以賺得盆滿缽盈,反之則一無所獲。他對英國人輕人權、重物權的觀念毫不掩飾地批評道:“你們的律師認為,民眾能夠獨自勇敢地承受意外死亡之痛,卻又對被盜畫作或一匹致傷賽馬的賠償金懷有強烈的正義感?!庇穆蓭熥罱K為斯佩澤所折服。這位著有18本法律書籍的作家,與唯利是圖的律師形象大相徑庭。

瑪麗·霍普案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幾乎所有受害人家屬都紛紛效仿,眾多事務所連同斯佩澤一道參與其中。最后,得益于美國對公眾利益訴訟和集體訴訟更加開放的態(tài)度,339宗索賠案合并在了《霍普訴麥道公司案》的卷宗中。

麥道和勞埃德的律師對我們的所作所為大為光火。1974年3月24日,《星期日泰晤士報》上刊登了一篇分析文章,向受害人家屬詳細闡述了在美國上訴的益處。麥、勞兩家在英國提出的賠償方案無人問津,我們被指責為懷有成見。然而,與大多數(shù)報紙一樣,《星期日泰晤士報》只是在傳播信息。

即便如此,經歷過反應停丑聞案,我從不為和原告美籍律師的密切關系而感到忐忑不安?!?9號飛船”的乘客和眾多因其母親服用了有毒安定藥而未能出生的孩子一樣,都是無辜的。他們的遭遇和身后家庭的困境,有理由讓我們拔出新聞業(yè)的正義之劍,還原事件真相。我們企盼來自麥道和土耳其航空對空難的解釋。當前的首要目標就是查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但是我們從沒想過,解釋會如此簡單。

問題一:鑒于不久前發(fā)生的溫莎事件,為什么制造商麥道公司仍舊在6個月后,向航空公司大力推銷機庫內貨艙門鎖沒有經過任何改良的飛機,并將其交付給了土耳其航空公司?

事故發(fā)生3周后,麥道公司主席約翰·布里贊丁承認,這項工作的確沒有完成。但他同時表示公司的記錄顯示,貨艙門鎖已經得到了改良。他給出的答案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選擇暫時擱置解釋。”一貫的麥道路線,習慣性地將批評嫁禍他人。

溫莎事件中,他們就曾向一名行李員發(fā)難。4月17日,公司總裁桑福德·麥克唐納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將巴黎空難怪罪到了奧利機場的行李員頭上,稱這位大字不識的行李員沒有正確地關閉艙門。

晚些時候,我們采訪了這位名叫馬哈茂德·馬哈茂迪的可憐蟲。他確實不識英文,但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采訪結果令我們滿意:行李員是清白的;貨艙門的設計存在致命問題,它看似已經鎖住,實際卻并非如此。這也是溫莎事件后被提及修改卻慘遭忽視的缺陷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