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楊氏寫給袁世凱的家書。楊氏的字端正清楚,敘述有條理、合邏輯,從中可看出楊氏不僅僅是一般地識字,而是完全知書達理,她既關(guān)心袁世凱的身體,又擔(dān)心國事,既處理家中雜事,又稟報了孩子們的平安,原文如下:大人鈞鑒:
自進京后,來人屢次傳說,大人身體康健,實不得詳細,未知飲食起居平安否?本擬先差高媽等赴京侍奉,恐無閑房,出進不便,所以未令前往。邇者,大局不定,宮事繁雜,未敢奉函。復(fù)因端家來時移至大人房住,到今并未移回,恐八妹與克相獨居太空,早晚共一辦治家務(wù)。再者,因大人屋各物狼藉并收拾妥當。
又傳說,在京住不實成。大少爺來彰,言大人移居外務(wù)部公所住,真令旦夕懸念跟前無人侍奉。近來牙痛輕否?家中諸小孩等均吉望,勿念為禱,肅此。
敬請
金安!
侍妾楊氏謹稟信中沒有落款時間,看里面的內(nèi)容,“大少爺來彰”應(yīng)該是袁克定來到彰德洹上村,而袁世凱剛剛重新出山。1911年10月30日,袁世凱結(jié)束三年彰德洹上村賦閑,南下與革命軍談判。11月13日,袁世凱抵達北京,18日,袁世凱被資政院公舉為內(nèi)閣總理大臣,應(yīng)該住在北京原外務(wù)部公所東城區(qū)石大人胡同,而此時袁世凱的家眷還都留在河南洹上村沒有馬上搬回北京。信是專人由河南洹上村送至京城袁世凱手中的,袁世凱直接在信中作了批復(fù)并且又送回給五夫人:“飲食起居”旁,袁世凱注“予甚安”;“平安否”旁,袁注“健,惟太忙”;“出進不便”旁注“無處住可緩來”;“移回”旁注“甚好”;“懸念”旁注“不必念”;“牙痛”旁注“已好”。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中曾提及:“記得有一天,大概是在宣統(tǒng)三年(1911)……端方弟兄四人的家眷都改成漢人裝束逃難到彰德來。他們匆匆前來,人數(shù)很多,只得暫時在各房擠著住,以后才先后離去?!保?]楊氏信中所說的“出進不便”,或者即與袁靜雪文章提到的事有關(guān),那么寫信應(yīng)該就在那段時間了。
這是一封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家書。即使是一封平常人家的家書,能保存至今,看到真跡完好無損,已經(jīng)是很令人感嘆了。而1911年底,對于袁世凱來說是非常時期,他東山再起,其實也是前途莫測,忙碌的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他對楊氏的信不僅僅閱讀了,還對楊氏的問候和關(guān)心一一作了回應(yīng),這對于即將成為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看起來幾乎算是心細如發(fā)了,如果沒有對楊氏的一種溫情、對家人的一份牽掛,哪里還能顧得上呢?我們常??吹皆绖P在小站練兵如何的嚴厲無比,山東巡撫時期如何強硬地“鎮(zhèn)壓”義和團,任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又如何地雷厲風(fēng)行,而此時我們看到的是袁世凱溫情的一面,是作為一個丈夫和一個父親的一面。